針對這一情況,6月10日中拍協發布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自律公約》。據悉,公約重點對違規收費、知假拍假、虛假宣傳等方面進行了嚴格規範與自律。對此,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光靠“自查自糾”還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是到了法律介入的時候了。
自制金縷玉衣專家估價24億
近年來,在藝術品收藏市場上鑒定專家“打眼”往往能找到理由自圓其說。然而,在去年9月份被媒體披露的假“金縷玉衣”事件卻實實在在打了所謂“專家”一記響亮的耳光。包括世界文物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主任王文祥、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主任楊富旭、中國寶玉石協會原秘書長李勁鬆、文物鑒定家史樹青(已故)5位頂級專家也落馬。
此事的經過大致如下,一企業老板謝根榮請北京某鑒定中心主任牛福忠用玉片做出一件“古董”:金縷玉衣。做好後,這件金縷玉衣經過上述五位鑒定專家過目後開出24億元的評估。事發後鑒定專家之一楊伯達承認,專家們在評估時,就在裝“金縷玉衣”的玻璃櫃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連古董罩子都沒打開。另有一番話讓人深思,“其實藏家並不希望我們看得清楚,並不希望我們提出真正的意見。藏家希望的就是請來看看,看過了、通過了也就行了。我們沒有必要較真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