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6日電/龍袍這東西既複雜又簡單,說它複雜,因為我們可以從帝王的秘史、文物的價值、文化的研究、織綉的工藝等等方面對它展開研究;說它簡單,是因為龍袍的意義就是——皇帝的衣服。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龍袍都稱得上是終極服裝。
凡是皇帝穿的衣服(主要是外衣)現在都籠統地被稱作龍袍,但是如果要說清楚皇帝一生大概有多少件龍袍,恐怕對誰來說都是一個難題,因為實在太多了。根據不同的用途,龍袍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便服、雨服六類,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合下皇帝穿什麼衣服有著明確的界定。
禮服——在祭祀宗廟、社稷大典、登基大典、大婚及元旦朝賀等重大典禮場合穿用。
吉服——正裝。規格僅次於朝服。在慶賀歲時節令、婚嫁禮儀、生辰慶典、班師典禮等公務活動場合穿用。在嚴格意義上,吉服才應該是通稱的龍袍,是皇帝最常穿用的服裝。
常服——公務裝,在非正式場合穿用。
行服——旅行裝,出巡、行旅途騎穿用。
便服——休閑裝,日常起居、休閑時穿用。
雨服——雨衣,雨雪天氣時的罩服
清朝的龍袍是清太宗皇太極根據滿族固有的服飾習尚,參照明代的服飾制定的,其後又作過不斷的補充修訂,到乾隆皇帝時趨於定型,乾隆三十七年厘定清代服飾制度,繪圖載入《大清會典》。以後沒有太大的變動。皇帝對自己的衣服也分外上心,每次製作都要有專門部門將龍袍的樣子呈給皇帝過目,通過後才可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