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上海民俗文化出路在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7 09:45:55  


  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東方網作者徐新明的文章說,春節長假剛過,元宵佳節接踵而至。近年來,雖然一些被人們淡忘的民俗文化又重新活躍起來,成了年輕人中的新流行。然而,本市現有的60多種民俗技藝項目中,更多的是接近消亡,如木雕、面塑、燈彩,後繼無人,亟待拯救。(2月5日《勞動報》)

  近年來,由於清明節、中秋節等被列入了法定節假日,我們欣喜地看到,上海傳統民俗文化變得越來越流行。如正月十五,豫園燈會賞花燈,古猗園內走三橋,上海老街吃湯團,市工人文化宮猜燈謎,長寧民俗文化中心看曲藝等。還有上海“海派剪紙”也走進了社區和校園,“海派剪紙”的代表不僅前往美國參展,而且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文化,最典型的莫過於燈謎,在民俗活動中搞得生氣勃勃。上海市民俗學會副會長、華師大歷史系教授陳江認為,一年中最熱鬧的“年俗”,是由上百項民俗構成的。扎燈、看燈、放燈、猜燈謎、張燈結彩、貼春聯、舞龍舞獅、捏面人、剪紙、烙鐵畫都是民俗,街頭表演踩高蹺、頂缸、踢碗雜技也是年俗的一部分。可以這樣說,上海民俗風情,受到市民的熱情參與和十分關注。

  在看到上海的民俗文化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上海現有60多種傳統的民俗文化項目中,大都民俗技藝項目已接近消亡,有的品牌傳統民俗文化項目消亡現象嚴重。如嘉定竹刻至今已有四、五百年歷史,一度非常流行,但現在竹刻藝術幾乎銷聲匿跡;崇明的扁擔戲又稱布袋木偶戲,在崇明已有150多年歷史,至今只剩1—2人,如果再不加以保護,無疑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瀕臨滅亡;再如七寶的皮影戲、南匯的鑼鼓書、鬆江的顧綉已經面臨失傳的危險;至於木雕、面塑、燈彩,更是後繼乏人。更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上海還沒有建造起一個具有上海特色的大型城市民俗博物館等。那麼,上海民俗文化有沒有出路,出路究竟在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