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棉藝術之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31 10:18:44  


 
  時間回溯到20世紀20年代,女王宮曾經因為“馬爾羅事件”而轟動西方。法國當代文學家安德烈.馬爾羅,曾以描寫中國工人運動的《人類的命運》一書獲得法國龔古爾文學獎,後來官至戴高樂執政時期的文化部長。而1923年時馬爾羅還只是個剛剛嶄露頭角的文學青年,帶著對亞洲文化的濃厚興趣,他和年輕的妻子來到了法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支那,和一個童年舊識一道開始了吳哥探險之旅。那時的大小吳哥城已經被發現,由“法國遠東學院”統一管理。女王宮的遺址雖然已經重見天日,但遠不為人知,仍然是叢林中的一片廢墟。馬爾羅一行三人在導游的帶領下,在密林中步行兩天,飽受風吹雨淋、蚊蟲叮咬等種種“磨難”,終於到達女王宮。他們一共盜去4座精美的浮雕。後來因導游的告發,三人在回金邊的路上被警察抓住,所盜竊的浮雕被追回。
 
  儘管馬爾羅盜竊文物意圖明確,證據確鑿,他在法庭上卻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替自己辯護,甚至認為自己是女王宮這些雕像的發現者。馬爾羅的傲慢態度激怒了法官,第二年金邊的法院判處馬爾羅3年徒刑。然而由於他的辯才及豐富的歷史知識打動了法國的媒體和文人,當時巴黎的名作家如紀德、阿拉貢等紛紛請求為他減刑。最終馬爾羅獲刑1年8個月,緩期執行。
 
  這次盜竊文物事件並沒有成為馬爾羅一生中的污點。回到巴黎的馬爾羅把這段經歷寫成半自傳體小說《王家之路》,該書因為事件本身在法國的影響而熱賣。自此,女王宮也為更多的西方人所熟知。今天,在評價馬爾羅的時候,大多數人已經忘記了這段歷史。畢竟在那個列強紛爭、弱肉強食的年代裡,隨意“順”走點殖民地廢墟上的東西實在是稀鬆平常之事。看看現存於世界著名大博物館裡的亞洲文物,又有幾件不是通過這種方式到達西方的?
 
  和這個國家跌宕起伏的命運一樣,女王宮被發掘後經歷了盜竊、修復、戰爭破壞和再修復的漫長過程。所幸,在國際社會和柬埔寨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今天這顆“高棉藝術之鑽” 仍然熠熠放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