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中國藝術報》刊載作者陶勤的文章說,近日參觀了798藝術區,深感在這世人知曉的“798”中,中國藝術更應該建立自己的價值評判體系,注意國家形象的正面塑造。
《紐約時報》將798藝術區與紐約當代藝術家聚集區SOHO並論。“登長城、吃烤鴨、逛798”已成為外國遊客來到北京的首選日程安排。從電子工業搖籃到先鋒時尚的製造基地,798藝術區的成功之處在於挖掘了工業文化遺產的價值,是文化產業多樣化的積極嘗試。然而,不可忽視的是,西方資金的大量入場帶來的文化取向問題。
798藝術機構中有外國資本背景的占到60%以上,資本必然影響價值觀。今天,我們在798藝術區的外資畫廊中看到的作品,大多會留下“束縛”、“暴力”、“空心”、“傷痛”、“壓抑”、“施虐”等印象,在西方走紅的藝術家仍希望自己的現成品蒼蠅拍能像杜尚的小便池一樣一鳴驚人,由此不難引發我們的延伸思考。
西方所關注的中國當代藝術是一部關於“傷害”主題的圖像,即現代中國的歷史和政治造成的傷痕記憶,以及近年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產生的心靈痛苦。體現為對中國政治的妖魔化,對民眾“愚昧”、“落後”的誇張扭曲。這些在西方流行的當代藝術中的“中國形象”,被解讀為由政治符號所構成的“病態的中國”。此時的一些國際大展仿佛就是策劃人對藝術家的命題考試,西方策展人、藝術商人在現代和金錢的文化、財富雙標牌包裝下,以一種世界藝術權威的形象成為想盡快“與國際接軌”的中國美術家的指路人。西方的眼光等同於當代藝術的標準,那些明顯地具備意識形態針對性的作品迅速走紅,其反美學的“審醜”,給予世界有關中國的形象是負面的。與其說西方人的這種興趣是源於對藝術本身的關注,還不如說是源於對中國政治走向的關注。有外國勢力暗中操縱或直接鼓勵的中國當代藝術多熱衷於解讀落後、奴性、愚昧、粗魯、怪異等消極人格因素,將此認定為中國人的“國民性”,造成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嚴重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