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1998年作為觀眾的我們“無片可看”有著很多客觀上的原因,但14年來,中國的電影市場早已今非昔比,2011年,全國城市影院銀幕總數已突破9200塊,總票房也超過130億元,躍升為全球第三大電影市場,可為什麼我們至今依然缺乏造就銀幕“大船”的能力?
有媒體統計,放眼今年2月到4月的內地票房榜單,《碟中諜4》、《異形戰場》等好萊塢大片的所向披靡,內地電影已經連續八周缺席票房榜冠軍,而隨著3D《泰坦尼克號》、《靈魂戰車2》的來臨,這種令人尷尬的局面無疑將會愈演愈烈。
在消費經典的同時,能否也激發我們創造經典的決心?當年日本電影界正是在觀看了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大鬧天宮》後痛定思痛,締造了強極一時的動漫帝國;韓國也是在香港電影的感召下,模仿混搭吸收,一手打造了世界影壇的“韓國現象”。而至今,我們仍然被卷土重來的《泰坦尼克號》糾結著。
2010年初,一部《阿凡達》把大銀幕的3D時代帶進中國,被強大視聽效果震撼過的中國電影人紛紛第一時間行動起來,用高科技武裝自己的作品。沒有最貴,只有更貴,一夜之間,各種打著3D旗號的電影爭相擠進影院,引發了業界一場場有關究竟誰是“山寨3D”的車輪口水戰,也用最短的時間迅速磨平了觀眾對於銀幕科技含量的好奇心,有的影片甚至來不及殺青就已經錯過了這趟時尚列車,糟糕的口碑讓更多影壇“技術派”的大作成為噩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