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申遺”的提出,有效激起了文化漣漪,讓人們有機會仔細深入地打量外灘:究其內涵,探其底蘊,謀其現世,問其未來。這才是“申遺”的意義所在。矗立在我們故土的任何世界文化遺產,其主要作用不是“生意”,而是“文化”。它們用物質形態展示我們文化的偉大,載負眾多精神意蘊。
而對遺產的珍視,首先應從“激發當地人民的文化自覺與自豪”開始。就外灘而言,在申遺前,更要緊做的事是:讓上海人真正“走進外灘”,了解外灘。應該首先向這座城市的人民“開放外灘”,普及“外灘文化”,讓外灘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活的建築博物館。
這對於提升市民的榮譽感、尊崇感、歸屬感,具有重要價值,所謂“與有榮焉”是也。由此出發,開始申遺,一旦成功,物質與非物質會水乳交融,這才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共舞。
由是觀之,外灘申遺,乃良好的文化助力,有助於我們全面檢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價值。當這些遺產足以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時,足以推動我們的保護自覺時,“申”還是“不申”,真的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