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內音樂節數量三年猛增 盈利困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10 09:13:56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近年來,國內音樂節市場呈井噴式發展,各種主題的音樂節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一場跑馬圈地的新浪潮。四五年前,說起國內的音樂節,能講出名字的可能只有“迷笛”和“草莓”。如今,“迷笛”、“草莓”、“摩登天空”、“張北”、“大愛”、“白海豚”、“樂穀”、“現代電子”……幾十個音樂節品牌紛紛出現,讓人應接不暇。

  音樂節是個舶來品。1969年在美國舉辦的伍德斯托克搖滾音樂節,成為世界音樂節的起點。而中國的音樂節起始於2000年在北京迷笛音樂學校禮堂舉辦的迷笛音樂節。據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統計,中國每年音樂節的舉辦數量已經從2006年的十幾個,增加到現在的上百個,平均增速達30%左右。2009年,我國舉辦的各式各樣音樂節共計44場,到2010年,增加到92場,2011年為114場,三年增長了159%。截至6月底,我國今年舉辦的音樂節數量已達56個,且仍在繼續增加,有望超過2011年。

  雖然近年來國內音樂節發展迅速,可在音樂評論家金兆鈞看來,中國目前的戶外音樂節還不算多。英國每年有400多個音樂節,而我們的音樂節才剛剛起步。

  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趙季平坦言,一些人說我國現在音樂節過多,其實指的是一些地區和城市舉辦得太多,假如平均分布到全國,還是少的。所以說,關鍵是要讓音樂資源配置合理,讓全國觀眾都能享受到音樂的陽光。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以2010年為例,全國共舉辦的92場音樂節中,光是在北京就舉辦了20多場,其次是重慶、福建、浙江、廣東等地,全國多數省份都與音樂節無緣。

  除了分布不均外,盈利難一直是最讓中國音樂節頭疼的問題。據草莓音樂節創始人沈黎輝估計,國內盈利的音樂節不到15%。即便是歷史最悠久的迷笛音樂節,也僅在2007年實現薄利。至於今年6月在成都舉辦的大愛音樂節,6000多萬元的天價投資最後只換來300萬元的票房成績,讓許多媒體和業內人士驚呼慘不忍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