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其實我一直在想,今天到底要不要寫這篇文字,也許它會招來不少罵聲,但我依然想談談我的想法,談談自己的憤青成長史。
2006年6月,年少。世界杯來臨的時候,學校依然是12點斷電。像我這樣對足球沒有興趣的人,卻對這一場騷擾有更多的興趣。還記得那天晚上,寢室斷電的那個刹那,尖叫,砸水瓶、酒瓶、板凳,甚至有同學把電腦也砸下來了,不少同學從樓上把點燃的紙片、塑料袋往下扔,把停在院子的自行車燒了不少,還有宿舍樓門口一個個大的垃圾桶,基本上也都不能幸免,都被同學點著燒毀了。
這一場抗議,持續了兩天,最後學校終於開放了食堂,讓同學們看球。而那兩天的損害也不少,事後跟更多同學交流得知,真正喜歡看球賽的,都出去開房看球了。也許,只是我們太寂寞罷了,心中的壓抑太多。砸東西的那兩天,因為我們住在一樓,只好看著東西從樓上飛下,還有同學專門從三樓跑下來,到一樓門口,把垃圾桶點著。六年過去了,突然想,這樣的抗議,到底為了什麼?那個時候,我們真的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嗎?
2008年的那場示威,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因為親身參與了。那場示威我們通過了合法的途徑申請,在家樂福示威時,還有20多名特警保護。我作為一個小組長的成員,當天接受了心理與理智的極大考驗。我們的示威隊伍從20多人,最後膨脹到200多人,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在做什麼,當我們告訴他們為什麼要抵制家樂福時,很多人都說這跟我們沒關係,不過,示威挺好玩的,於是就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其中,不乏有過激者,我們一度勸說也沒有用,後來不知什麼時候來了幾個人,開始了煽動性的言論,甚至鼓動著去砸店、搶東西。當事情升級時,我們只能帶著自己的小隊離開,還好,那天的示威提前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