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僅僅依靠買賣“文化情懷”是否就能夠填飽肚子,吳旻潔對此並無雄心壯志,“要是為了賺錢,就不選香港了。”作為1989年誠品成立以來首家境外分店,吳旻潔估計香港誠品頭三年經營會比較困難。據了解,台灣誠品經營迄今23年,虧損足足有15年,直至2004年加強“複合式跨界經營”起才開始贏利。
當然,誠品最終還是締造了“書店神話”——在台灣擁有39家分店,年營業額20億新台幣,年訪客數達9000萬人次。也因此,其複合式經營模式,早就被不少內地書店所借鑒。
比如深圳中心書城,在全國同業中率先引進大型綜合超市經營業態,除“書店”本職外還兼備商務、餐飲、銀行等設施。又比如廣州唐寧書店,為顧客提供多種個性化服務,當讀者要找一本書時,他們甚至“義務”騎著摩托尋遍全市。
然而,複制“誠品”並沒能讓所有書店都成為“良品”。“光合作用”書店曾希望通過“悅讀”吸引讀者,但許多顧客只是買杯咖啡坐一整天,書店變身了聚會場所;而以文化藝術沙龍而吸引大量人流的北京“單向街”書店,最近也因付不起租金不得不再次搬遷。
“實體書店規模一旦太小,很容易被各個擊破,所以我們就是要做旗艦店。”吳旻潔告訴記者,迄今誠品一共收購了35家比較小規模的獨立書店,整合打造成一家家能夠提供完整文化展現的場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