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哲們的思想精華是站在世界的山頂之上的,按照達爾文進化論的思維,中國先哲們的後代應長江後浪推前浪,特別在當代高科技一日千里發展的時代,中國當代文壇應產生像西方薩特這樣偉大的哲學家和文學家,然而在中國十三億人口中卻難覓所謂這些“家”們的蹤影,這是和人被物化、異化、社會風氣等深層原因密切相關的。諸如文學被利益所綁架、一些作者創作的極度浮躁、投機取巧、功利性強的心態,社會急劇轉軌下人們的審美觀和生存處境面臨心理的巨大挑戰,造成大多數人文化消費轉向影視、追求娛樂等“視角轉移”,靠成文學失去大批的讀者等。
北京藝術家曼陀羅花:“民族精神必須要有文化支撐,學習西方的啟蒙者把美育作為國策在中國倡導,富裕起來缺失文化是民族的悲劇。我一直關心中國的文化現狀,強調從文化啟蒙,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做起。用啟蒙審美改變低品位生活,低等級道德觀。”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成份,健康優秀的文學作品對造就人健全的人格起著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中外歷史證明,任何偉大行動的實踐,必須有理論先行。文藝作為文藝發展的排頭兵和引導信仰的“航母”,其在推動人類精神文明之作用不言而喻。特別是在當下部分人丟失信仰精神陷入迷茫的今天,中國需要產生像西方薩特等這樣偉大的哲學家(文學家),也需要像老舍這樣多才多藝幽默的文藝大師,更需要像魯迅這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伏首幹為儒子牛”的文學大師。當前,要推動文學的大發展大繁榮,必須思考以下問題:一是必須思考傳統文化如何傳承的問題。這是解決我們文化的根從哪裡來的問題。文學工作者必須諳熟歷代以來的名家、名作以及他們理論的智慧及其創作的規律,包括了解當代文壇的發展脈絡及其存在的哪些問題。唯有如此,在對古今文學史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才有突破創新的可能性。把握中國傳統文化及現當代文學史是文化發展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是文化源源不斷創新的源泉;二是必須了解西方文學發展脈絡。這是促進中西文學交融的基礎,也是只有通過中西文化比較方能知道兩者之異同和差距所在。由此,才有可能站在高度上,把中國的文學放在世界文學之視角上去考慮如何發展、揚長避短;三是必須準確地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華所在,這是解決我們的文學該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系統的龐大的知識體系,唯有鑽研才有可能正確掌握其精髓所在;四是文藝工作者必須了解與文學相關的邊緣學科。諸如哲學、史學、科學、美學、心理學、政治等相關學科。唯有如此,才能觸類旁通,在文學批評、文學創作上方能融會貫通、游刃有餘;五是必須考慮從事文藝工作者的生存質量問題。從事文學工作是一件勞心勞力之事,沒有必要的物質支撐及精神鼓勵難於為繼。建議要通過提高稿酬、為精品力作提供更多的出版便捷路經等予以必要的扶持等;六是必須在文學評獎的機制上真正實現公平競爭的環境,嚴格維護文學評獎和捍衛文學神聖的尊嚴;七是必須培養一大批大有潛力、德藝雙磬的文藝工作者,通過各種途經使這些人才脫穎而出,以期之醞釀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學流派,構築牢固文學大廈的根基;在推動文學發展之路上,必須避免跑步前進的浮誇風。文學的發展有規律,人才的成長也有規律。文學的發展關鍵在人才,而人才的成長需要一個長期積累沉澱的過程,急功近利萬萬不可;新聞媒體在推動文學發展中有著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文學的傳播大都靠新聞媒體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