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史蒂芬・金早已名聲在外,但他作為通俗類型小說家,卻一直被美國主流文學界所排斥。2003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授予史蒂芬・金終身成就獎,這在文學界引起巨大爭論,甚至有評論認為,他的作品“只是廉價的驚險小說,沒有什麼文學價值和美學成就,也不具備啟人心智的思想”,而史蒂芬・金更“不該進入美國文學的殿堂,這是讓國家圖書獎蒙羞”。
斯蒂芬・金對這種觀點做了回擊,他說:“美國文學界不應該無視他的存在”,並呼籲在所謂的通俗小說和嚴肅文學作品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但這種排斥一直都是斯蒂芬・金的心結。為了證明自己也能寫出反映人性的作品,其實早在《肖申克的救贖》的創作中,斯蒂芬・金就已經做出了轉型。
《肖申克的救贖》改編成電影後對全球影迷的影響經久不衰,評論界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恒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這也正是斯蒂芬・金最好的證明。
而作為出版人,謝剛認為,討論類型文學和純文學的價值高低,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
謝剛:純文學的作家寫出一部非常經典的偵探小說或者類型小說,這樣的人也不是很多;而偵探小說作家寫出純文學的作品而進入文學殿堂的作家,也大有人在。所以這兩邊沒有什麼必然的界限,就是一個表現形式而已。
(來源:中廣網、經濟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