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橋 |
中評社香港3月24日電/繼上周本版推出報道《木心:被高估的文學大師?》引發巨大爭議後,我們將繼續陸續推出“文化大家重估”系列,本期請看董橋。
文化界對董橋的評價很是截然對立,贊之者雲:“你一定要看董橋”;貶之者說:“你一定不要讀董橋”;當然還有溫和的中間派:“你一定要少看董橋”。
董橋到底有什麼好看?董橋到底值不值得看?
董橋,原名董存爵,1942年生,福建晉江人。主要作品有:《另外一種心情》、《這一代的事》、《跟中國的夢賽跑》、《辯證法的黃昏》等。
1989年4月,《讀書》雜誌刊登柳蘇文章《你一定要看董橋》,大陸文人學者好生好奇,誰人這麼大口氣,可,究竟誰是董橋?
兩年後,北京三聯書店推出大陸第一本董橋散文集《鄉愁的理念》,許多人趕緊買回家觀摩拜讀。有稱,合上書頁,滿口餘香,並大贊其人其字機智有趣。報章雜誌上的評論文章自不必提,就連學院派的嚴肅論文也出現了,言其文字打通古今、貫穿東西、既野又雅、精致幽默,仿佛一夜之間,已是“開談不說董橋記,縱讀詩書也枉然”。
沒過多久,不一樣的聲音來了。評論者楊早寫下《你不一定要看董橋》,在他看來,即使好文章如董橋,也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看得、學得的。“倘不是喜歡趨時,或簡直無書可讀,你實在不一定要看董橋”。那何時才能欣賞董橋?暫時不想生民疾患、不為稻粱俗謀之時,才是看董橋的好時候?
看得多了,審美疲勞,漸漸有讀者對其文字感到膩味,矯揉造作過甚,脂粉味道過濃,盡是小布爾喬亞的調調。不過,董橋的書還在繼續出,且一本比一本精致,光看裝幀就讓人放不下手,只好乖乖收回家,即便只是擺上書架。還據說,時至今日,董橋作品已然成為小資必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