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莫言並非最好中國作家 但是最具開拓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5 09:51:04  


 
  施叔青:我們的華文文學在海外傳播還是非常有限的,除了一個世界日報,它在海外發行還不錯,但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旅居海外幾十年,但是作品的讀者群大部分還是祖國大陸、港澳台等地,文學不像音樂、繪畫,是沒有國界的一種藝術形式,文學是靠語言傳播,所以其局限也在於此,我們希望能有好的翻譯家去把我們的作品翻譯成不同文字,好的翻譯家實在太重要了。

  記者:如何看待莫言獲獎?

  施叔青:莫言和我很熟悉,我記得那是85年,文革結束後華語文壇還流行著一種“傷痕文學”,我在他老家高密見過他一次,那時他還是個很樸素的年輕人,穿著軍裝,戴著白手套,後來我們還一起去北海看過花燈,就這樣熟悉起來,對於他獲獎,我好的翻譯家實在太重要了,莫言作品在瑞典的傳播,得感謝他的翻譯陳安娜女士。

  張翎:我認為不是諾貝爾文學家給了莫言什麼,而是莫言給了諾貝爾文學獎什麼,諾獎一直頒給那些有爭議的,文學作品超越人種本身的作家,諾獎因為莫言這個中國作家的加入而有了新的視野。我可以說,莫言不是中國最好的作家,但卻是最獨特,最具創新精神的作家。

  陳若曦:這是華人文學的一種提升,它讓世界關注中國,也標誌著一個神話時代的結束。

  記者:對湖北或者湖北文學有什麼樣的映像?

  張翎:感覺湖北人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性格,是敢愛敢恨的,這種特質很符合文學作品的一些人物情感,很喜歡湖北和湖北人。(張文瑾)

  鏈接:

  張翎:著名作家,旅居加拿大二十多年,09年出版長篇小說《金山》,讓她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之後,長篇小說《餘震》,被馮小剛買下,拍成賣座電影《唐山大地震》。

  施叔青:本名施叔卿,台灣彰化人。十七歲以處女作《壁虎》登上文壇。1978年移居香港,後輾轉於香港、台灣和紐約曼哈頓,現任香港藝術中心亞洲節目策劃顧問。與台灣作家白先勇有師徒情分,著有小說《約伯的末裔》、《牛鈴聲響》、《倒放的天梯》等。

  陳若曦:本名陳秀美,現旅居台灣,以寫實小說聞名文壇。28歲時,和丈夫毅然來到祖國大陸生活了七年,其間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屢屢陣痛;之後,在美國等地漂泊了二十多年的她,又抱著與丈夫分離的苦痛獨自回到台灣,為故鄉的文化事業作貢獻,現任台灣專欄作家協會副理事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