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莫言開啟中國文化與世界對話的新起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5 09:38:44  


10月12日下午3時,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著名作家莫言在高密市鳳都國際酒店召開了媒體見面會,與國內外記者分享了獲獎後的感受,並回答在場記者的提問。
  中評社香港10月15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0月15日載文《莫言開啟中國文化與世界對話的新起點》,摘要如下:

  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消息傳來,不僅中國舉國歡騰,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也為此而感到鼓舞。這是中國作家首次獲得此獎,這個“第一”對作家、對中國、對世界甚至對諾獎本身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它讓人產生圓夢的歡欣、對自身文化的自豪和對未來更多的期盼。

  誠然,文學首先是一種個人化的創作,獲得當今世界影響最大的文學獎,說明莫言作品的文學價值得到了“世界級”的認可。頒獎公報指出,莫言用現實和夢幻的融合,從歷史和社會的視角在作品中創造了一個讓人產生聯想的感觀世界。確實,莫言的作品風格獨特、語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在中國當代文學中有其特殊的魅力。二十多年來,莫言一直被視為中國的一流作家,他的小說《紅高粱》、《天堂蒜薹之歌》、《歡樂》、《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其創作成就已經獲得過國內外諸多文學大獎的肯定,作品被廣泛地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瑞典語、俄語、日語、韓語等十幾種語言,在當今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可以說他獲得諾貝爾獎本在情理之中。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文學不同於科學或者體育,沒有一個相對統一或客觀的標準,而且對於文學價值的評判往往因歷史、語言、文化甚至意識形態的不同而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中國不乏大作家,但何以在諾貝爾文學獎誕生一個多世紀之後才首次獲得此獎,其中的原因很多,而上個世紀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有限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

  有一個往往被忽視的現象是,諾貝爾文學獎雖有一定的權威性,但它並非單純的文學獎項,因為它從一開始便受到道德觀念的制約,強調人道主義等理念,加上地域文化差異等主觀因素,使得所謂“西方主流文化”以外的文學在相當長時期內很難進入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人的視野。這一評選特點的主要後果之一是獲獎者絕大多數是歐洲或美國的作家,而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亞非拉國家”則鮮有問鼎的機會。一個極端的例子是“近水樓台”瑞典有8位獲獎者,而偌大的亞洲迄今只有四位(印度的泰戈爾,日本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中國的莫言)。法國作家薩特曾拒絕接受諾貝爾獎,除了“活人不應受獎項之累”等理由外,他還批評說這一獎項過於向西方傾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