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日本“滿蒙”史研究及對渤海文物的掠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11 07:43:58  


  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作者:朱國忱(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
 
  國內外學術界,特別是歷史和考古學界,對於唐代的“鴻臚井碑”並不陌生,這是刊鑿一千二百八十多年前的遺石。我國早已發現並著錄。這是唐朝和渤海王國關係的非常重要的物證,珍貴的文物,具有補史證史的重大價值。刊鑿石碑之人是唐朝皇帝派遣來震國(渤海)行使册封使命的鴻臚卿崔訢(忻)。他完成册封使命返回內地途經旅順黃金山麓,泛海之前掘井兩口,鑿石刊記此次册封的。“井碑”或稱“唐崔忻井欄題名”。
 
  所謂“井碑”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圭形石碑,而是在一塊巨大的狀如駝形的自然石塊上刻字留念的。所以,崔忻當初刻字時,此石完全是自然形態。這塊巨石上除有“鴻臚井碑”刻之外,還有五處刻文。據清光緒十九年(1895年)的刻文,確知該石原在旅順黃金山麓。20世紀初被盜運至日本。這是日本當局,特別是日本軍方公開掠奪我國珍貴歷史文物的一例。
 
  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日本掠奪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是在日本政府和軍方的支持及縱容下進行的。從開始的個人有限的搜集竊取,到集中的大規模的盜掘竊取,從私人竊取,到日本官方支持的半公開直至公開的掠奪。我國大量珍貴文物被盜運至日本,其數量已無法統計了。中國文物流失到日本,是與日本的侵略直接相關的。中日甲午戰爭後,遼東成為日軍進駐占領地區。日俄戰後,日本“租借”旅大,日軍占領旅大,日本又取得在華特權,1906年日本在大連設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成為日本在中國土地上建立的侵略中國的大本營。日本“滿蒙”史學者在日本政府支持或委派下相繼到我國東北活動。得到“滿鐵”資助和日本占領軍的保護,使他們盜竊我國歷史文物公開化合法化。最先盜竊的巨型文物之一就是“鴻臚井碑”。
 
  1905年,內藤虎次郎受日本當局的派遣來我國東北地區,先到大連,後到沈陽等地。前面曾談到內藤回國後,於1907年8月他在大阪朝日新聞社主持的講演會上,提到“鴻臚井碑”,還出示拓片並對碑文作了說明。這證明內藤是最早調查該碑的日本人之一,深知它的重要價值。有的日本學者曾推斷“鴻臚井碑”被竊運至日本與內藤有關。有這種可能。但我們查閱一些資料後發現線索,盜運“鴻臚井碑”也可能與白鳥庫吉有關。白鳥於1908年來到大連,後到東北各地調查,他到渤海上京城金上京城址調查,並將渤海上京城址的文字瓦帶回日本,稻葉岩吉在著作中曾提到白鳥采集的渤海文字瓦,白鳥到大連的那一年正是“鴻臚井碑”被盜運到日本之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