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書畫按尺賣:可以丈量價格 無法丈量藝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3 09:25:25  


 
  急需建立定價機制
 
  在古代,書畫如何論價(主要是藝術價值)?彭德說:“張彥遠提出了書畫論價的幾個重要前提:一是品第,二是時代,三是作者。品第指作品的檔次,由專家審定。時代分上古、中古、下古,漢、魏、三國是上古,晉與劉宋是中古,齊、梁、北魏以後是下古,隋至唐代是近代。至於作者,主要看社會影響。作者往往會成為書畫論價的主要因素。宋代蘇軾、明代董其昌、清代吳偉業,繪畫水平一般但賣價很高,原因在於作者有名有身份有地位。蘇軾是文豪,董其昌是尚書,吳偉業是詩壇盟主。”
 
  書畫作品是否不應該按平尺銷售?彭德的看法比較理性:“書畫作品只要進入市場就變成了商品。商品是和金錢聯繫在一起的,它同藝術承載的思想和道德不是一回事。商品的定價有它自身的規律,關鍵不在於書畫能不能按尺寸定價,而是在於誰去定價、如何定價,定價的機制是否經得起推敲。如果經不起推敲,就只會蛻變為商業伎倆。”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馬健則認為,在市場語境中,炒作潤格有其合理的一面。“炒作無可厚非,並不會讓藏界的行家和藝術界同行高看一眼,況且炒作也需要付出代價。書畫的價格並不是由某一方定出來的,無論畫家、畫廊、藏家或者炒家都很難單方面地為藝術品定價。只有書畫得到市場認可,經過買家和賣家的討價還價,順利成交,我們才能視為真實的售價。標價不是售價,你想標多高都成。”馬健說。
 
  馬健所說的“代價”是畫家對自己人格和藝術的戕害。伎倆低級的炒作和毫無道理可言的攀比,讓不斷翻新的潤格記錄著中國藝術市場的亂局與曲折發展,同時也丈量著當今藝術家的信譽和人格。“現在的畫家坐在一起聊,基本不談藝術,談的都是某某畫家的潤格又漲了多少,誰的畫在哪裡拍出了多少錢,誰在哪裡辦了個展覽,賣了多少畫。”賈廷峰說,一些畫家如果發現有同行的潤格漲了,自己就馬上漲。“有畫家一年漲價很多次,今天兩萬,明天三萬,後天五萬,根本沒有藝術道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