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朗說,與歐洲各國具有相似的文化理念,法國認為文化是為公眾服務的項目,應該遵循三個原則。一是保護和推動建築的遺產;二是鼓勵各種形式的創作,並且保護它的多樣性;三是確保知識的傳播和文化的民主。也就是說,藝術家不只是自己創作藝術,更要使自己創作能為廣大民眾所接受。這三條也構成了文化部工作總的原則。
這裡所強調的“文化的民主” ,首先指文化要是多樣的,而且民主就是要讓所有的文化設施和活動擴散到全國各地去,讓所有大眾受益的機會均等,而不是都集中在巴黎。所謂的機會均等還體現在,國家會通過對藝術全額資助,使得老百姓能消費得起,能夠接觸到一流的藝術,不至於因為買不起票而無法走進劇場等文化場所。
“比如說劇場的一張票可能真正的成本是100至150歐元,政府資助後使每張票到百姓手中平均起來只有20歐元,這個差額就由政府來補,否則老百姓根本就消費不起。 ”洛朗還透露,除了劇場等表演藝術,法國的博物館、歷史紀念碑等各種公共設施中,都是大面積由政府來出資,使老百姓能消費得起。
“這裡有個前提,為什麼法國政府大力資助嚴肅藝術的創作和推廣,因為我們知道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大部分普通百姓是不會自然而然地去消費嚴肅藝術品的,他們會去看電視、看電影,會把錢花在購買日用品上,而不會自覺地去消費嚴肅藝術,所以引導必須靠政府。 ”洛朗還表示,把藝術和普通民眾聯接起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社區藝術推廣工作,這個工作特別重要,要求一些藝術家有意識地做他們的藝術推廣工作。
文化部投入: 42 . 2億歐元花給誰?3萬音樂人, 2 . 5萬戲劇人, 5000舞者分得多少?
“我特別強調遺產與文化,這一點對於舞蹈這種特殊的藝術來講意義重大,因為舞蹈不像圖書和唱片,一旦有了以後就可以保留下來,舞蹈是表演藝術,你看到的那個瞬間它才存在,不看它就沒有了。 ”
法國整體上由四層政府組成,中央政府是最高權力機構,下面有大區、市、縣各層級政府。洛朗特別指出,始建於1959年的文化部非常重要,當時的部長對後來文化政策的制定起了決定性作用。在各個大區,各級地方政府都有中央政府的代表,負責把中央的政策貫徹到各層面各級地區政府,同時各級政府都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各級政府中都有分頭負責各文化門類的機構,包括博物館、紀念碑、音樂、舞蹈等。中央及各級地區資金一塊整合起來資助全國各地的藝術。
法國文化部全稱“文化與傳播部” 。統管大局的是文化部長,輔助其有一個提供建議的顧問委員會。其下分兩部分,一部分是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機構。洛朗介紹,過去這個機構有12個部門,現在為節省開支合併為4個部門。設有專門處理日常事務的總秘書處,其下有三個管理總局(相當於我國的“司” ) 。一是遺產保護和推廣局;二是藝術創作局,簡稱藝術局,即洛朗所在局;三是媒體與文化產業總局;最後一個部門是法語代表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強化法語在世界各地的推廣。同時在各大區有文化服務的官員。在中央政府和大區政府之下還有中央政府全額資助的、全國各地共約80個公眾文化機構,如盧浮宮、巴黎歌劇院、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國立沙約劇院以及位於巴黎和裡昂的兩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