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泰和嘉成春季拍賣會中,一件明代書法家王鐸的小幅行書題跋標價50—70萬元拍賣。今年3月,還是這件作品,出現在嘉德四季拍賣場上,起拍價躥升為120萬元,但最終流拍了。2012年7月,中國書店海王村拍賣會上,以5175元的價格賣出一套清光緒十四年上海樂善堂刊印的《雨村小景》,而到了今年3月,連書頁上水漬都相同的這套書,同樣經由海王村拍賣,成交價格只是4600元。對於收藏,投資炒作代替了原本的文化鑒賞,價格常常五花八門。
在中央美院學習的李立山因為臨習需要,想買一本1960年出版的《道濟畫册》。在孔夫子舊書網上一查,價格從666元到9500元不等。李立山發現,這樣的舊畫册,大多是按收藏品高價售賣的。無獨有偶,前不久在中國書店新街口門市部的櫃台裡擺放著5枚舊印章。開始詢價為一方50元,隔了一天,價格變為一方200元。一位趙姓經理解釋說:“這種東西,玩兒的就是個舊。”不論石質如何,不察原刻內容,更遑論篆刻水平,但見一物古舊,便思售價幾何,“寧願要跑了,不能要少了”,如今成為藏品買賣的普遍心態。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