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成龍將捐古民居給新加坡、濟南琵琶山萬人坑被夷平、鄭州市區最後一個書報亭被拆除……這些在這兩天見諸媒體的消息雖然發生在不同地區,但有著一個共同點:文化破壞。文化破壞的消息見諸媒體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屬於中國的一種常見新聞,但似乎已經有了越來越加速和集中的趨勢。這是否蘊含著更重要的信息:今天正處於又一次的文化破壞大浪潮當中?
成龍準備捐給新加坡的安徽古民居,實際上是20年前拆除後被他購買的建築構件,也即是已經被拆除的古民居,而成龍將之購買後進行了保存。十分吊詭的是,當現在成龍準備捐給新加坡時,安徽地方政府大概覺得有辱臉面,忽然聲稱不能出口或要回購重建。其實既然已經拆除,即使回購重建也構成了破壞的既成事實。
古民居是前天的文化,琵琶山萬人坑則是昨天的文化。古民居是中國的歷史文明,琵琶山萬人坑則是歷史災難的印記。琵琶山萬人坑是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屠殺中國人民和抗日志士的場所,它不是文明文化,而是災難文化,是發生在昨天的血淚的遺跡,是無論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都不能忘卻的記憶,是人類永遠需要警醒自己的瘡疤。但是,它已經被夷平,將被建造起獲取利潤的樓盤。這種建築在白骨堆上的樓盤是人類的羞恥,尤其是中國忘卻被凌辱歷史的罪孽。當樓盤高聳之時,蒼天將為之哭泣,大地將為之震顫,冤魂將為之怨懟。
書報亭是今天的文化,拆除書報亭就是拋棄當下的文化。當中國有了新聞,有了報刊,也便有了走街串巷叫賣新聞,賣報人在街頭固定下來也便有了書報亭。這不是中國一國的情景,全世界莫不如此,是一種標誌著人類進入現代和正在走向未來的文化現象。將一個城市的書報亭全部拆除,在全世界任何一個現代國家都會是無法想象的奇聞。但是,在中國今天,實際並不是鄭州一地的行為,很多城市都有這樣的不要今天和未來的文化破壞動作,鄭州不過是行動採取得更為迅捷、徹底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