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界的“本領恐慌”意識,應該更強烈、更自覺。因為,出版物的存在與價值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反映來體現、來實現的,所以圖書的本領說到底也就是“反映”的本領。而所謂的出版“本領恐慌”,就是失去看家本領的恐慌。我以為,圖書的看家本領就是教讀者以認識時代、認識現實、認識歷史的本領。然而,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一些出版人失去了“恐慌”感,把圖書出版做成了“賣封面”的行業。
圖書的封面裝幀設計,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按照行規,封面設計師應先理解圖書內容,再結合自己的審美,才有可能做出一張好的封面。事實上,將同一類圖書的封面,改頭換面克隆為己所用的絕非少數。我們肯定注意到了,市場上大量的圖書封面“撞臉”,越來越多的讀者遭遇誤買。也許有書商會說,賣封面賣得破百萬了,誰還去理會內容呀?圖書“賣封面”,作為消費者的讀者可能上一次當,但絕不會次次上當的。更嚴重的後果是,長此以往這樣做會導致消費者喪失對書的喜愛,也會讓出版社編輯和封面設計師的創造性勞動因失去土壤而日漸消亡。假以時日,書店內各類封面萬紫千紅的春色將一去不複返,我們目力所及的將是一派肅殺的秋景。
說到底,圖書是一種靠內容來立世的文化商品。如果圖書連內容的基本底線都守不住了,卻大談什麼學習什麼其他買封面的本領的話,其做法無疑是《淮南子.說林訓》裡說的削足適履、殺頭便冠,是一種顯而易見的短視之舉。在數字化出版浪潮汹湧的今天,紙質的圖書本身就活得不容易,要今後繼續好好地活下去,即便你已經學會“賣封面”的本領,也一定得要把那個被丟掉的“內容”找回來。
(來源:西安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