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和一些本港議員、高級公務員時常贊譽《大公報》信息準確。“面對資訊爆炸的社會環境,《大公報》始終以嚴謹的態度處理每一宗新聞,大家可以放心地閱讀,相信刊出的新聞,都是準確而專業的報道。”前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說。但在香港電台2009年,針對香港市民對傳媒可信度的一項調查顯示:《文匯報》及《大公報》可信度分數排行反而被認為最低。
由於香港市場的變化,香港回歸以來,《大公報》在內地的辦事處每年都在增多,在最遙遠的新疆亦設有辦事處。在雲南,他們成立了南亞新聞中心,河南的辦事處則升級為中原新聞中心,福建則有海峽西岸新聞中心。一些地方辦事處以經營為主要目標,以配合省市政府對當地發展的規劃。
《大公報》特殊的定位,必然會導致這樣的結局。“在香港像黨報一樣發聲,必然要失去部分商業廣告和市場,但報紙要維持下去需要廣告。在內地沒有發行和讀者的情況下,也沒有商業廣告,所以地方辦事處只能與地方政府合作,以維護官方的招商廣告為己任,才能完成總社下達的經營任務。”一位大公報地方辦事處負責人稱。
雖然大陸有關法規嚴禁媒體地方記者站從事發行和廣告等經營活動、規定記者站不能私自設立網站和編發專刊,但這並不適用於香港的左派報紙。官方甚至發文默認了此類行為。2004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於香港大公報、文匯報廣告收入營業稅政策的通知》,通知稱,鑒於香港大公報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辦事處承攬廣告業務後,廣告的設計、製作、印刷和發布均在香港完成,對香港大公報和香港文匯報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辦事處承攬廣告業務取得的廣告收入,不徵收營業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