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必須循序漸進
去年,“愛塔傳奇”連續在微博上發布有關山西早期木結構建築失修狀況的信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位本名唐大華的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從2010年起7赴山西,尋找散落在田間地頭、古村敗戶中的木結構建築,發現失修者有近百處之多,其中包括許多珍貴的早期木結構建築。
對於網友反映的情況,省文物局將我省瀕危古建築搶險列進了今年七大文物保護重點工程中,計劃投入1000萬元力爭推進10處殘損嚴重、價值重大的瀕危木構古建築搶險維修。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山西南部早期建築維護工程專家組組長張之平在為培訓班學員授課時說,國家近年來對山西木結構建築的保護力度空前,國家文物局為此專門實施了山西南部早期木結構建築維護工程,並將其列入“十二五”規劃。同時,山西已有222處木結構建築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到國保單位總數的近1/10。儘管需要我們保護的仍然還有很多,但保護工作必須循序漸進,一蹴而就導致的後果更不堪設想。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呂舟稱,對於山西實施瀕危木結構古建築搶險保護,什麼級別無所謂,只要學術上覺得它有價值,各級政府部門就應該將其管起來。它們都是不可再生的,都是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
文博大家、古建築專家柴俊澤說,古建築及其附屬文物是歷史上文化、科學、技術、藝術結合的一種歷史遺產,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民族的歷史文化,欣賞它們就是欣賞中國的歷史文明。希望通過保護工程和人才培養,堅守住中國這一厚重的文明。而修繕保護文物建築,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這是法律條中明確規定的,也是大家一致承認的。
(來源:網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