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很多著名作家都在靠回憶“吃飯”,小說裡寫的都是一些往事。以至於莫言得了諾獎後,遊客跑到他的家鄉高密一看才發現,原來當地紅高粱早就不種,而在莫言的小說裡,紅高粱依然喜人。這才有了當地為了滿足讀者需要,連夜趕種紅高粱的怪事。
耐人尋味:
一線作家面臨“中年危機”?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中國的這些一線作家,雖然生活在當下,享受著現代生活的各種便利,面對著現代生活的各種困擾,但這段生活在他們的作品中被集體抹去了,作家們似乎仍然沉寂在描寫自己年輕時代的狂喜之中。
對此,業內有一種聲音認為,這是創作規律的必然結果。比如同樣寫了不少往事的閻連科就強調作家和生活應該保持距離。只有保持了距離,才可能將生活的本質看得真切。而如果按照這個說法,現在正是作家回憶二三十年前往事的時刻。
而評論家李勇的看法卻比較尖銳。他認為,這正反映了一線作家集體面臨的“中年危機”。在李勇看來,當前有些作家在創作中疏於關懷活生生的、具體的“人”,疏於貼近到現實的生活。因為對當下生活並不了解,所以一種比較保險的辦法就是寫過去。也有人因此笑侃道,一線作家之所以集體不寫當下而集體懷舊,就是因為他們把現在的時間全部用來寫過去了。
但問題是,現在的讀小說的人全部是生活在當下的,他們很希望從那些新長篇之中看到當下生活的影子,看到著名作家對於現實生活的態度和思索,尤其是那些年輕的讀者。
不久前一位80後讀者就告訴記者,他很希望看到莫言寫寫紅高粱被砍掉之後的事,因為現實有現實的精彩,但是莫言的文字裡依然執拗地讓紅高粱迎風招展,“或許莫言太愛過去的家鄉了。”
(來源: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