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場由西寧聯保中心統一指揮、西部戰區某投送調度中心組織實施的合成旅整建制快速投送實兵演練在西南某地舉行。近年來,該調度中心不斷轉變投送理念、創新手段方法,緊貼實戰開展常態化演練,不斷提高部隊指揮協同、軍民融合、應急保障等能力,逐步形成了軍地“三方聯動、兩級指揮、一體投送”新機制。文圖來源:中國青年報
|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在陸上作戰模塊第一方隊,99A式主戰坦克再次擔綱地面裝備方隊的“排頭兵”,以箭式戰鬥隊形閃亮登場,充分彰顯了陸軍重型機械化部隊新一代“陸地猛虎”的嶄新形象。這是99式坦克在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亮相以來,99系列主戰坦克第三次亮相天安門廣場和第四次參與重大閱兵慶典。
我軍輕重搭配的坦克裝備體系
坦克於100多年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投入實戰使用。當時,英法聯軍與德軍在地面戰場上陷入膠著狀態,只要堅守由機槍火力點、塹壕工事和各種障礙物體系構成的堅固防禦陣地,再加上陣地後方遠射程炮兵的火力支援,徒步衝鋒陷陣的步兵根本無力突破敵方陣地前沿,雙方由此展開了“絞肉機”式的塹壕攻防戰。為打破這種局面,英國人率先發明了坦克,在1916年9月15日索姆河戰役中首次投入實戰並取得震懾性效果。
坦克的問世及作戰使用推動了裝甲兵的發展,極大地提升了陸軍地面作戰部隊的機械化水平,也促進了機械化戰爭理論的創新發展。曾在坦克部隊任職的英國陸軍少將富勒在1918年5月撰寫的《1919年計劃》一書中率先提出了建立和使用機械化軍隊的新觀點,之後又在《世界大戰中的坦克》(1920年)和《論未來戰爭》(1928年,中譯本名為《機械化戰爭論》)等著作中進一步加以闡述,創立了機械化戰爭理論。法國陸軍少校戴高樂(二戰後擔任總統)1934年發表論著《建立職業軍》,提出了建立結合機動能力和毀滅性火力、既能主動出擊又能出奇制勝的裝甲師的理論。這本售價15法郎的小册子提出的新式建軍思想並未引起法軍高層重視,卻被德國人全文收入《論機械化戰爭》。
富勒、戴高樂等提出的機械化戰爭理論在本國軍隊中沒有產生多大影響,反倒是激發了一些德國軍官的靈感,古德里安等看到了坦克對未來戰爭的影響,創新了“閃擊戰”戰法,在戰場上綜合運用坦克、飛機和無線電台等新式裝備,進行快速的空中打擊和地面穿插迂回、機動突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早期作戰中,德國陸軍機械化部隊一度占據了絕對優勢,直到1941年蘇德戰場上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才真正遇到了不可小視的對手,蘇聯製造的T-34坦克也由此一戰成名而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經典武器之一。
坦克是重要的地面作戰裝備,是披堅執銳的攻堅利器和快速突擊的機動平台,從問世以來即以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見長,現代坦克還增加了信息能力從而令其“如虎添翼”。
我國陸地疆域遼闊,東西、南北跨度大,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大,因而在坦克裝甲戰鬥車輛的作戰需求上也不盡一致。在北部、東部的高原和平原地區,重型坦克可以大顯身手;而在南方山岳丘陵叢林地區和西部高寒高原高山地區,中型坦克和輕型坦克則運行自如。
我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目前主要裝備99系列和96系列主戰坦克以及最新的15式輕型坦克,構成了輕重搭配的坦克裝備體系。而99系列坦克中的99A式,現已成為陸軍重型機械化部隊先進的主力作戰裝備,為維護國土安全“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