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公投案」之政治邏輯分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11 16:06:34  


陳水扁的「入聯公投」是明知不可而故為
  中評社訊╱題:台灣「公投案」之政治邏輯分析 作者:楊開煌(台湾),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

  公投为台海两岸投下變数

  陳水扁爲了2008年選舉的考量,提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案企圖重施以「公投綁大選」方式,以便激起對扁七年政績不滿的深綠群眾,可以在明年的大選中繼續支持民進黨的候選人,以便在民進黨勝選之後,陳水扁還可能可以繼續保持其對台灣政壇的影響力;因此,「公投案」的最初提案,應該說完完全全是為保民進黨勝選,和陳個人政治生命考量的「內部消費」的選戰策略而已。

  然而,台灣的藍軍已經在大選中兩度敗陣,自然也看穿了扁的伎倆,因此採取「黏」字訣的選戰策略。另外從現實面來說台灣雖然生活在國際社會中,但在國際參與上屢遭排擠也是事實,於是藍軍面對陳的「公投案」採取了「修正跟進」另提新案的辦法;這樣台灣朝野啟動的「公投」案,就產生外溢作用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注意。

  然而大陸和美國很快都作出反應,中共將台灣的「公投」案定性為變相「統獨公投」、「影響地區安全」,美國認為此舉屬「片面改變現狀」、「違背『四不一沒有』之承諾」,之後國際社會也是一片反對之聲,扁又以投信的方式爲台灣「入聯」一事加碼升溫,結果自然激起更大的反對。中共的「中台辦、國台辦」更在7月24日立即發表負責人講話,指責陳的做法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陰謀家,一個不惜斷送台海地區乃至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破壞者。」從中共的角度來看,台灣的「公投」案和陳的投信「入聯」都是明知不可而故為,所以台灣的這些作為就是對建構兩岸和平、穩定關係的破壞;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在目前的兩岸關係下,台灣是“沒有承認的存在”,此種存在是沒有身份,沒有主體,無法自保的「虛」在,這是其他實在的國際法人無法體會的,所以台灣必須以他自己的方法來彰顯自己。當然方法可以有很多種,但值此兩岸政權均將調整之際,台灣朝野選擇「公投」(referendum)方法,確實為台海現狀投下變數。

  台灣朝野選擇「公投」之原因

  每個人都知道陳水扁的「公投」就是為選舉,沒有什麼深厚的戰略思考。但關鍵是:何以這樣一個對現實國際沒有任何意義的策略,在一個民主、開放的台灣可能成為勝選的招式?個人以為根本的原因有二:

  第一、是台灣民主的困境。

  台灣的民主由於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民粹因素,同時又以美式民主為唯一,而欠缺足夠的公民文化以及多元成就的支撐,於是台灣的民主就身陷在兩種邏輯的惡性循環之中,難以走出自我的困境,也曝露了民主政治在不同文化下的困境:

  其一是民粹邏輯。在台灣的民主政治中其民粹主義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政客盲目吹捧人民,使人民自認為自己是所有政治的主人,事實上,政治是民眾權力和精英能力的結合,否則就連選舉也是多餘。另一方面是台灣的政客一開始把自己民主,建立在族群的自我悲情意識的基礎上,於是這樣的民主政治很容易變成是一種反抗主義,所以每當政治的關鍵時刻,政客就只要為自己的族群,製造一個壓迫對手,就可以廉價地動員族群,打倒對手。在此一邏輯的運作之下,必然只問出生,不問事實;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以虛化的、抽象的口號,煽動情緒,使抽象的具體化自然就可以顛倒是非,左右理性。因此,台灣的民主對外界人士而言,很難理解,但這確實是具有台灣特色的民主政治的表現。然而這樣有台灣特色的民粹式民主,究竟能持續多久,如今已經有人開始反省;如果卻除台灣特色之後,台灣的民主才能真正具有普遍的意義,才能真正反映出台灣人民想要的兩岸關係,這是大家關切的發展。

  其二是政客邏輯。此一邏輯的特色有三:一是使民主政治唯競選化。對政治體制的衡量,只有競選與否一個指標,競選政治等同民主政治,其他指標完全虛化;於是原本民主政治發展出來的民主競爭機制,在政客的操弄之下,退回政治惡鬥。二是一切作為只為勝選。由於對政客而言,民主就是選舉,選舉只要勝選,就可以為所欲為;於是一切作為都是為求勝,勝選成為政客的最高道德,所以致勝的方法都具有正當性,勝選在台灣的「民主政治」中是無制衡性的。三是勝選之後立即為下一次勝選作準備,所以選舉→勝選→再選舉→再勝選的政治循環,就成為台灣政客操縱「民主政治」的唯一路徑。所以誠信、諾言、能力、守法等與治國方面相關的條件就完全不重要,於是選舉作為民主政治的手段卻被目的化;勝選不是為了實現自已的抱負、主張和承諾,而是為了再勝選。其結果在台灣的選舉不是執政者政績的考驗,而是選舉花招的競技。人民群眾、大眾傳媒也甘陷其中,助長吹捧,民主政治在台灣不僅僅世俗化而是大大的庸俗化,配合上述的民粹邏輯,選舉成為政治性的族群動員,是以每次選舉必然是一次族群的再分裂,每經歷一次選舉台灣社會的基本穩定性就受到一次的挫傷;每次的挫傷對台灣團結固然不利,但他又可以蓄積下一次族群動員的能量,所以政客自然樂此不疲。台灣的民主政治在大陸人民的心目中,議事代表的打架,民眾的街頭抗爭,都只是表象的政治秀,未必是完全負面;但如果台灣民主政治不能脫離民粹邏輯和政客邏輯,則不但台灣的發展是停滯不前,進而也無法在民主政治上對大陸產生燈塔效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