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6年的核安全峰會上(來源:核安全峰會官網) |
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在本屆峰會上,習主席在全面闡述中國政策主張、介紹中國在核安全領域新舉措和新成就的同時,更提出加強全球核安全的實質倡議,為未來國際核安保體系建設指明方向,提供支撐
3月31日至4月1日,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在美國華盛頓召開。自2010年首屆核安全峰會以來,全球核安保合作成效顯著,但防範核恐怖主義依然任重道遠。作為最後一屆峰會,本屆峰會聚焦國際核安保體系建設,為未來國際核安保合作鞏固基礎,指明方向。
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不僅嚴格履行國家責任,更從思想、方案到行動,為國際社會提供全方位公共產品,為提升全球核安保水平作出重大貢獻。
任重道遠:全球核安保休戚與共
不可否認,美國對全球核安全峰會有首倡之功。“9·11”後,美國始終把“恐怖主義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結合”視為其國家安全的頭號威脅。因此,奧巴馬總統2009年在布拉格講話中提出“無核世界”倡議,並呼籲召開全球核安全峰會(nuclear security summit)。
需要指出的是,“核安全”一詞在英語中對應nuclear security和nuclear safety兩個詞匯,前者指對非法獲取及轉讓核材料、蓄意破壞核設施等惡意行動所採取的預防、探測和響應等措施,對應中文可譯為“核安保”;後者指確保核設施的正常運行、預防並限制可能的事故後果,對應中文可譯為“核安全”。核安全峰會的主題是防範核恐怖主義,關注的重點是民用核材料安保,較少涉及nuclear safety,也不涉及核裁軍、核威懾等廣義的核安全問題。
儘管峰會是美國首倡,但絕非美國一己之需。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世界各國已形成緊密聯繫的命運共同體,不可能獨善其身。任何一國的核安保漏洞,都可能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哪個角落發生的核恐怖事件,都將重創全球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因此,防範核恐怖威脅、健全核安保體系,符合世界各國共同利益,這也是奧巴馬提出核安全峰會倡議後,各國首腦積極與會的原因所在。
歷經華盛頓、首爾、海牙三屆峰會,各國在減少民用高濃鈾、放射源安保、落實相關國際公約等方面取得可喜進展,但消除核恐怖主義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對核與放射性材料孜孜以求,全球核黑市屢禁不止,核設施網絡安全、3D打印等技術發展帶來新的核安保隱患……世界各國仍需保持高度警惕,不斷提高核安保能力、深化核安保合作、加強對恐怖主義根源的全球治理,才能切實消弭核恐怖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