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忽必烈的挑戰》:被放大的的蒙古世界體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2 11:47:24


  在《白銀資本》和《大分流》這樣極具顛覆性的著作產生之後,無論讀到何種強調東方世界作用的文字都不應該覺得驚奇。這類作品告訴我們,我們曾擁有比歐洲世界更多的財富,也曾擁有足以和西歐相抗衡的經濟實力,只是在1800年之後才逐漸和他們拉開差距。為此,我們曾將近代的磨難歸咎於乾隆的短視,也曾埋怨“西方的強盜行徑”,但越來越多的研究告訴我們,事實遠不是我們所以為的那樣簡單而富有悲劇意味。因此,黃仁宇會將近代問題歸因於中國傳統中“數目字管理”的缺乏,黃宗智則將關注點放在農民的生計上。他們也許都未曾想過,假如現代歷史不是以我們所知的那樣出現,一切又將怎樣?

  在沃勒斯坦的《現代世界體系》那裡,一個由大航海時代開啟閘門的、以西歐為中心的生產與流通體系的建立,是現代的基本特征,也是世界成為一體的基礎。日本學者杉山正明則針對此觀點,認為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已經率先建立了一個世界體系,將歐亞大陸為中心的廣大地域組織成了一個經貿的整體。他在《忽必烈的挑戰》中就元帝國的產生及其對世界性通商的影響展開了論述。作為該書的核心論題,他從都城營建、征服南宋、海上稱雄、商路建設、商業管理、貨幣改革等方面試圖論證以元朝為中心的世界商貿體系的存在。當我們還在爭論元朝究竟是北族政權還是中原政權的時候,他的眼界已經超越了“華夷之辨”這個層次,開始關注世界史領域中的蒙古歷史,這正是《忽必烈的挑戰》最大的價值所在。

  這個蒙古世界體系為何能夠產生?杉山氏認為,直接的原因就是忽必烈鞏固汗位的需要。在他的解釋裡,忽必烈在汗位之爭中完全是篡權者的形象,為了獲得各汗國的認可,他需要像以前的蒙古大汗一樣,不斷地為他們提供財富。最終,他建立了一個以“首都圈”為核心,橫跨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大帝國,將蒙古的軍事力量、中原的農業經濟和穆斯林的商業文明結合起來,讓蒙古在世界歷史上從征服者轉型為統治者與經營者。可以說,杉山所說的具體史實,我們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但我們運用這些事實去搭建的解釋系統則與他截然不同。僅就軍事、經濟與商業的結合而言,有時被歸納為元朝迅速走向腐化的原因,有時被概括為“內北國而外中國”,而忽必烈開創的“兩京制”,也被解讀為“草原本位”或“草原中心”。杉山則將這些事實與汗位爭奪戰聯繫起來,為我們描繪出一個世界體系的雛形。

  以往我們說到元明時代中國對“世界”的作用時,常掛在嘴邊的是馬可·波羅的游記和鄭和的航海旅程,但對二者的意義則很難做太多的闡發,因為看上去它們和後來的世界並無太多關係。杉山氏則告訴我們,這兩個案例都只是忽必烈所搭建的世界體系中的產物,是這個體系下的細節。這樣一來,我們的世界形象一下子偉岸起來——儘管杉山同時也提到,元帝國並不是一個“中華王朝”。

  有關元朝是否具有中國屬性這一問題,歷來就存在爭論。而在明初編纂的《元史》中,忽必烈的即位詔書完全是中原皇帝的做派,而且忽必烈本人對漢地文化與制度的興趣也是讀史者所習知的。以往由於文化本位觀的影響,常有將元朝摒棄於中國歷史之外的觀點出現,但元帝國所具有的濃厚的中原氣息總是不可否認的。站在漢文化傳統的立場上,我們可以說元朝存在“漢化遲滯”的現象,而若從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交融的角度去觀察,我們也可以說,日漸增強的中原色彩,讓元朝原本鮮明的征服王朝特征逐漸褪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