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揭秘民國戒毒往事:張學良為戒鴉片打嗎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28 11:51:00


  項美麗決心戒毒。或者說,《紐約客》駐華記者Emily Hahn決心戒除自己的鴉片癮。

  上世紀30年代,項美麗做了不少出格的事情。這個美國人離家出走跑到大洋彼岸的上海,養了一對猴子當寵物,住在市中心的紅燈區旁邊,與一位中國的有婦之夫戀愛。

  如果翻一翻民國舊事,我們能在當時的上海找到一大摞沾染上“阿芙蓉癖”的名人檔案。譬如張愛玲的父親與繼母——這兩位可是李鴻章的外孫和國務總理孫寶琦的女兒,或是滬上名媛陸小曼……以及項美麗的情人、翻譯家、“新月派”詩人邵洵美。

  可能是在他倆第一次見面時,這個英俊的中國人就引導愛冒險的美國女人試抽了一管鴉片煙。他還根據“Emily Hahn”的諧音幫她取了“項美麗”這個中文名。邵洵美的原配妻子後來回憶說,在大家庭中,鴉片與納妾同被視為“風流而不下流”的雅好。

  可是,當項美麗落筆描寫“愉悅”又“美妙”的童年夢想“吸鴉片”時,她已經決定了要戒除大煙癮。

  這當然不是容易的事,尤其在80年前。

  就在項美麗戒毒的數年前,身在東北的“少帥”張學良也嘗試過戒除煙癮。不幸的是,醫官給他推薦的戒毒劑是嗎啡。

  如今,人們都知道嗎啡、海洛因是比鴉片毒性更大、更易成癮的藥物。很難想象,當它們初面世時,肩負的任務卻是“戒大煙”。1805年,一位德國藥劑師從鴉片中分離純化出嗎啡,而之後很多年裡,醫學界對其毒性都莫衷一是。1874年《申報》的廣告欄裡,可以見到這樣的文字:“由倫敦新到戒煙藥莫啡散多箱,其藥純正而有力,故杜癮之效較為速捷。”

  到了清末,海洛因也開始出現在國內各地西藥房,供人直接口服,幾乎包治百病,當時它的最大生產國是德國,而直到上世紀20年代初,德國藥品當局還沒聽說過“海洛因上癮”這回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