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為指導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加工貿易進一步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並提出包括研究制定差異化的支持梯度轉移政策等在內的30條具體舉措。
《意見》提出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四大任務,一是延長產業鏈,提升加工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二是發揮沿海地區示範帶動作用,促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三是支持內陸沿邊地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四是引導企業有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意見》可以說是對我國加工貿易在新形勢下轉型升級做出的總體部署。”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加工貿易成就了今天中國貿易大國的地位,其曾經占了中國外貿的半壁江山。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在國際產業鏈上一直處於低端位置,加工貿易數量龐大,但總體卻不掙錢,占比也在逐漸萎縮。但是,加工貿易在經濟中的重要性不能就此否定,畢竟相當一部分就業還需要靠其來消化。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18日指出,我國加工貿易是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依托勞動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迅速發展起來的。當前,加工貿易發展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受到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向擠壓”,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制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問題依然突出。
上述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加工貿易發展出現了“一慢、一快、一升、一降”的態勢。“一慢”,是跨國公司主導的大規模國際產業轉移明顯放緩。發達國家轉向大力推動“產業回歸”和“再工業化”,尚未出現類似IT技術革命的產業,產業轉移缺乏亮點、熱點和支撐點。“一快”,是我國加工貿易產業和訂單向外轉移加快。據商務部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我國產能和訂單向外轉移影響外貿出口金額達950億美元。同時,越南等發展中國家承接產業及資本轉移加快。“一升”,是生產要素成本快速上升,2009年以來勞動力成本年均增幅超過10%,沿海地區雇傭工人成本已達5500元/月左右,是緬甸、孟加拉等周邊國家的3至5倍,接近匈牙利、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一降”,是隨著經濟持續增長,我國勞動力、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低成本製造的傳統優勢明顯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