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每一次都會被廣泛關注。除了每次的學習內容,大家還在關注:中央領導集體學習的內容是如何確定的?每次集體學習的時間有多長?學習過程是怎樣的?授課老師來自哪些部門?
“講師”中多次出現部級官員
“加強改進作風制度建設”是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的主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抓作風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必須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之中,全面提高黨的建設工作水平。
“這次學習主要強調黨的建設,這是關係我黨生死存亡的大事,聯繫幾個大老虎落網,在這個時機講這個問題,更有針對性,也更有實際意義。對黨員幹部會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郭湛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說。郭湛,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師”。
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6月30日的這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並沒有邀請學者“講課”,而是由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陳希、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等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全黨以及本地區本部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動作風建設的情況。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聽取了他們的發言,並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其實,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的16次集體學習中,已多次出現部級官員“講課”。
在2013年1月28日進行的第三次集體學習中,時任外交部部長楊潔篪、時任中聯部部長王家瑞等結合工作實際,先後就當期的學習內容——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發表了意見;在2月23日進行的第四次集體學習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適時、最高院副院長沈德咏等結合實際工作,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發表了意見。
部級官員“講課”,在往屆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並不多見。郭湛對這種學習形式上的創新頗為認同:“這些官員都是參與者,每個人介紹自己分管領域的情況,從不同側面反映各方面的情況和看法,也是一種很好的形式。”
國家行政學院竹立家教授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十八大以來,我國中高級官員中,許多都是專家出身,跟以前的官員相比,在學歷、知識高度、政策制定能力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都是學者型官員,一方面有知識,另一方面也有實踐經驗,讓他們給中央領導人講課,內容會更充實,針對性也更強,能避免空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