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來說,一個迫切的課題是,如何將他們從歷史證人的角色,轉變至創傷醫治的對象。“幸存者已越來越少,難道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仍需要這些已進入耄耋之年的幸存者來扛嗎?”
幸存者只剩100多人
據1997年的不完全調查,經歷過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與目擊者尚有2630餘人。2011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公開表示,當年年初,健在的大屠殺幸存者還有300多人。
但目前,健在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只剩100餘人,並且平均年齡也已超過80歲。“像我們這樣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已經不多了。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那段歷史。”幸存者陳廣順說,“現在還有日本人不承認。他們一天不承認,我們就得講下去。”
幸存者的後遺症
隨著歲月的流逝,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人數已越來越少。目前,健在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減至100餘人。
張連紅研究發現,20世紀80年代以來,從某個方面來說,由於日本社會不斷出現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言行,學界才逐漸重視幸存者的調查。但在這種背景下,調查通常側重於搜集日軍暴行的證據,調查目的是為了反駁日本右翼的荒謬言論,而幸存者則常常是以“歷史證人”的角色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事實上,現有史料足以證明南京大屠殺的事實客觀存在,我們應更多從人文關懷的視角,著重解決如何醫治這些幸存者創傷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