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增長點,來自“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多達61.67億元,同比暴增778.49%。
多位保險業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在業界曾引發過較大爭議。
具體來看,在61.67億元裡,交易性金融資產虧損22.64億元;但投資性房地產收益,這一年中高達84.32億元——2012年,沒有這項收入。
這意味著,借助於對其擁有的“房地產”估值的調整,至少在年報表現上,安邦財險2013年坐上了全國產險公司的“頭把交椅”。
此種做法因有“粉飾”嫌疑受到爭議,一家國內保險公司中層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以房地產等不動產估值的調整來做賬目,業內各家保險公司或多或少都有,“別太過分,大家就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安邦這種‘玩法’,就有點誇張了。”
2015年1月26日,中國保監會披露了2014年各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情況。安邦財險原保費收入是51.35億元,同比下降了21.00%,在43家中資保險公司裡,下滑一位排到第15位。同期,全國財產保險的總收入,則是增加了15.29%。
“理財險”數據之謎
2014年,安邦人壽發展極為迅猛,根據保監會2015年1月26日公布的數據,安邦人壽的原保費收入高達528.88億元,同比2013年,劇增超過3700%。
這個數字,與保險業大佬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數千億的規模相比,依然差距巨大。但分地區來看,在北京,安邦人壽保費收入排名第二;在上海,安邦人壽更是高居第一位。
如此成績,令人稱奇。
包括安邦保險集團內部人士在內的數位受訪者,認為主要是因為安邦人壽依托銀行等渠道,大力銷售高收益理財產品的結果。
但這與保監會公布的數據並不相符。因為保險理財產品的收入,往往計入一項名為“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2014年,安邦人壽的這項數據為90.16億元,同比增長僅為9.86%。
“除非有很大一部分‘理財險’收入計算在‘原保費收入’裡,而不是算作‘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否則難以解釋保費收入會增長那樣快。”一位保險公司中層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