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方面定期會有表彰活動,50周年時頒發過一次獎章,今年70周年,更隆重一些。
新京報:國際兒童院是怎樣的地方,你在那裡生活了多久?
劉愛琴:前蘇聯專門接收世界各地共產黨和革命者後代的一個場所。1939年,我12歲,和哥哥還有幾個孩子一撥兒,途經新疆到了當時的莫尼諾國際兒童院。一直到1949年跟父親回國,在那兒生活了10年。
新京報:戰時兒童院的生活是怎樣的?
劉愛琴:兒童院離莫斯科二三百公里,那時我們附近也遭到過德國人的飛機轟炸。老師組織我們巡邏,年長些的孩子發把櫻槍一樣的東西站在樓頂,一有情況就招呼大家轉移。像我當時十幾歲了,就負責保護兩三歲的小朋友,大的保護小的。
新京報:少年時代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麼?
劉愛琴:冷和餓。打起仗來,兒童院的物資無法保證,記得有年冬天特別冷,沒炭火了,我們就把院內好多沒長大的樹砍掉了。我還給前線做棉衣和手套,手套要露出拇指和食指,方便扣動扳機,這個印象很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