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十多年好日子的央企,儘管最近經歷著世人的更多矚目,但未來的日子也許沒那麼好過了。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告訴記者,央企的合併重組是有雙重性的。一方面是強強聯合,提高核心競爭力後,效益也會隨之增加。但是為了提高效率,強者也需要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是消除產能過剩,部分處在產能過剩行業的央企,日子將變得更加艱難,其中部分下屬企業和個人,也將面臨下崗、分流等痛苦的過程。儘管這一切近期內還不會發生,但長期來看,幾乎每一個央企都將面臨減員增效的選擇。
李錦認為,隨著市場化程度提高,“國”“民”同台公平競爭的趨勢,大部分央企的日子都將不再是高枕無憂了。
此外,競爭者、消費者等對合併後的央企更加“壟斷”的質疑也未曾間斷。其中,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就認為,現在熱炒的央企大合併,可能會讓改革開倒車。
劉勝軍告訴記者,原來中央要求抓大放小,通過合併重組導致了超級規模的企業。央企現在的成績,更多的是得益於過去十年的經濟騰飛、壟斷優勢以及政策資源。
“央企日子變得好過了,改革也就會受到利益干擾,造成停頓,甚至局面逆轉。比如,國家曾要求國企退出房地產等競爭性行業,但央企並沒有聽話。當初說企業取消領導者行政級別,至今也沒做到。”劉勝軍說。
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後,焦點卻被央企合併替代。“合併並不是改革”,劉勝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像十五屆四中全會說的那樣,打破壟斷、破除政企不分、充分市場化才是改革的真正方向。
但不管國家如何決議,央企們如何整合,劉鑫並不打算離開石油系統。
“與中石化的合併消息也有聽到過,但是大家也沒有什麼想法。合併也接著幹,不合併也接著幹。” 在劉鑫心裡,去外面月薪一兩萬也沒有國企幾千塊錢好,因為有歸屬感,從爺爺奶奶輩到爸爸媽媽,都在這個系統裡。“牢靠、穩定、有預期”,是他對所在系統的認知。
但對於改革,劉鑫承認自己也是有憂慮的。“如果民營"資本家"進入國企,我們的老板是誰?”劉鑫覺得,原來是給國家幹活,放心。但是如果給資本家幹活兒,穩定的保障就沒有了,生怕“用青春賭了一把,賭鐵飯碗,卻賭成了玻璃碗。”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