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公時慘死是野蠻時代的一個見證,對後世有著永遠的警示作用。公理何在,公法何在,是可忍,孰不可忍。在文明社會,很顯然,公理和公法一旦缺失,人就有可能成為野獸。蔡公時本著一種和平意願,以協商的態度,以談判的方式,結果卻是在濟南殉職。他的死不止是中國民族的恥辱,也是日本民族的恥辱,同時是“正派人難以想象的”全人類的恥辱。蔡公時慘死給剛成立的南京新政權敲響警鐘,讓國民政府放棄了對日希望,丟掉了與其合作的幻想。與英美相比,日本才是更大的更危險的敵人。歷史地看,小不忍則亂大謀,國民革命軍並沒有因為蔡公時的慘死,就匆匆與日軍在濟南決一死戰,而是主動放棄濟南,犧牲濟南,忍辱負重繞道北上,最終完成了北伐大業。那年頭,還不流行核心利益一詞,然而很顯然,對於當時的國民政府來說,完成北伐統一全國,就是最大的核心利益。
濟南慘案在事後,中日雙方都有過主動放大的企圖,都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都在宣傳上極力渲染己方無辜與對方野蠻,雙方民族情緒均經此事變被點燃。中國老百姓絕對不會想到,明明是我方吃了大虧的濟南慘案,明明是蔡公時等被割耳、削鼻,屍體被焚燒,在日本國內竟然會激起反華的輿論浪潮。當時南京國民政府據駐日特派員殷汝耕報告:“此間關於濟南消息日漸具體化。我軍對日僑剝皮、割耳、挖眼、去勢、活埋、下用火油燒殺、婦女裸體遊行當眾輪奸等事,日人言之鑿鑿,其所轉載京津、倫敦、紐約各外報亦均對日同情,歸咎於我。”面對這種惡意宣傳,南京政府也意識到“用事實宣告全世界”的重要性,國民黨上海黨部立即成立了一個專事針對日本的國際宣傳部門,用今天的話說,雙方都在炒作濟南事變,要讓國際輿論站在自己一邊。
江西同鄉李烈鈞把蔡公時稱為“外交史上第一人”,國民政府要人紛紛題詞紀念。于右任題詞:“國侮侵凌,而公慘死,此耳此鼻,此仇此恥。嗚呼泰山之下血未止”,馮玉祥題詞:“誓雪國恥”,李宗仁題詞:“民族精神,千古卓絕”。蔡公時的血不會白流,對他的紀念在當年很隆重,為勿忘國恥銘記歷史,1929年5月,山東省政府在泰安岱廟竪一石碑,四棱錐體形,上刻“濟南五三慘案紀念碑”九字。濟南建起一座“五三亭”,在時任省教育廳長的何思源提議下,當時山東省內各縣幾乎所有的公學都建立了紀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