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芷江受降 中評社走訪抗戰終結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28 00:48:49


芷江受降地。(中評社 臧涵攝)
  中評社芷江6月28日電(記者 楊犇堯 臧涵)“抗戰名城巡禮”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聯合採訪團昨日到達最後一站芷江,採訪“芷江受降”舊址。

  “這裡是日本第一次以國家身份在中國大地打上白旗出現的地方,這裡就是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對兩岸採訪團自豪地說道。

  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末尾標誌日本侵華戰爭結束的儀式,因受降地點位於湖南省芷江縣城東的七里橋村磨溪口,史稱“芷江受降”。

  受降的時間定在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日一架日軍零式運輸機在一隊中國空軍的P-51戰鬥機押送下載著日軍代表到芷江。中方代表為總參謀長肖毅肅、日方代表為日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參謀橋島芳雄和前川國雄、翻譯木村辰男,美方代表為中國戰區美軍作戰司令部參謀長柏德諾。

  然而,在當時中國的2191個區縣中,為什麼湘西的芷江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戰區的首個受降地? 

  吳建宏館長認為,芷江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首先,這裡有中國當時第二大機場,佔地4282畝、駐扎有中美飛機400多駕和20多萬中國軍隊的芷江,對日本在華戰場的補給線和交通線造成了巨大的威懾作用,1945年2月25日日本皇宮被轟炸,執行轟炸任務的戰機正是由芷江機場起飛。

  “芷江是日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吳建宏說,這裡集結著當時國國軍最先進的美械裝備部隊,也是日本軍隊進軍西南的最後一道屏障,而日本人在1945年4月至6月發起的“芷江作戰(湘西會戰),正是日軍在正面戰場所遭受的最大失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