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維修
虛擬技術 設計人員“身臨其境”操作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設計人員可“身臨其境”裝配火箭,有效確保關鍵零部件出現問題時,有安全可靠的維修方案。
目前,這種驗證方法已在長征七號關鍵環節的仿真驗證和試驗中使用。
長征七號首飛前,要進行大量試驗。其中一次動力系統試驗時,設計人員發現需要更換管路。
而長征七號一級箭體裝配時是水平擺放,在試車台上卻是垂直擺放,二者操作流程完全不同。同時,管路附近關鍵儀器設備多,稍有不慎就會對其產生影響。為了快速更換管路,設計人員當晚就拿出了一套方案。
如何驗證方案的合理性?設計人員把長征七號一級箭體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仿真,通過佩戴3D頭盔顯示器及位置跟蹤設備,“身臨其境”地驗證維修方案是否合理;操作人員用同樣的方式進行實景操作。
從方案的設計到驗證,設計人員只用了不到1天的時間,方案非常完美。這使得在試車台上對長征七號一級箭體的管路進行更換時,可與其他工作同步開展,有力確保了試驗進度不受影響。
“雖然電腦中可以實現三維模型的虛擬維修,但是不夠真實,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在虛擬環境中真實體驗,得到驗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設計人員趙博說,還要把這項技術應用在火箭發射場虛擬訓練、發射場總裝流程預演中,可有效確保火箭的可靠性。
發射準備
發射前僅一次對接 時間縮短3天
火箭在發射場進行的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轉場,被稱為“三垂模式”。據新華社報道,從垂直轉場到成功發射,長征七號只用了84個小時,是我國目前發射占位最短的火箭。
據了解,長征七號採用“新三垂模式”,使火箭到達發射區後,三天左右即可執行發射任務,比現役採用“三垂模式”火箭縮短了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