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加工食品,航天食品的口感是一個重要課題。在食品研製與評判環節,航天員中心會邀請“感官評價員”對新研發的航天食品進行評價。通過評測後,會再請航天員測試口感。
臧鵬提到,目前,航天員對幾個菜比較中意,“特意囑咐出任務時可以多來點。”如雪菜兔肉、鬆仁玉米、油燜笋、麻辣花生等。
提到航天食品好吃嗎?臧鵬笑了,“肉類食品與我們常吃的口感差別不大,其他食品與烹飪食品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這是加工食品的特點,但總體而言味道不錯。”
航天食品不止“補充營養”這麼簡單
可能有人會問,費這麼大勁兒研究航天食品是否值得?為什麼不能直接補充全營養素制劑,還可以省去食品製作和運輸的麻煩?臧鵬解釋,太空飲食不是營養齊全這麼簡單。要讓航天員保持良好的在軌工作狀態,飲食上要盡量做到跟地面一致,即“太空飲食地面化”。同時,進餐過程也可以將航天員從繁忙的工作中暫時解脫出來,他們可以邊吃邊交流,在休閑時光中放鬆精神。
紅燴豬排、魚香肉絲、冰淇淋……“天宮”菜肴是研發難點
航天食品一般分為六大類,即“3食3品”: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和功能食品。其中,副食中的菜肴一直是航天食品研發的難點,臧鵬說。
創新殺菌方法保證色香味
“綠葉蔬菜目前還是很難帶到天上去。”臧鵬說,航天食品需要有12個月的保質期,一般需要加熱殺菌,加熱後蔬菜的色香味等感官條件都不太理想。目前的菜肴,中國主要以根莖類和菌類為主,比如胡蘿蔔、土豆、山藥和木耳等都是常見的太空食材。
“一頓太空魚香肉絲要炒幾十公斤。”在炒“魚香肉絲”的“大鍋”面前,臧鵬說,“為了保證品質,航天食品都是工業化生產。”以魚香肉絲為例,事先將木耳、竹笋和肉類分別處理後再加入“大鍋”的投料口,由機器控制烹飪所需的時間和火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