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天宮食譜”:一頓魚香肉絲要炒幾十公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12 13:28:42


 
  3D“打印”新未來

  “天宮”做飯不是夢

  在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實驗室,擺放著一台3D食物打印機。臧鵬介紹,這是他們研發的第一代3D食物打印機。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在嘗試,讓航天員在天上自己“烹飪”食物。

  臧鵬說,早期國外的航天食品是軟管狀的,每次吃飯需要像“擠牙膏”一樣將食物擠入口中。隨著美國在航天器上成功配置冰箱,外國宇航員的飲食跟地面的區別越來越小。

  目前中國的航天食品都是加工好的“熟食”,為了減輕重量,一些食物在地面上先經過脫水處理。在太空中,航天員先對食品複水,再放入電熱箱中加熱食用。“現在市面上的紫菜蛋花湯包就是源自這種航天脫水技術。”

  如果太空打印食物能夠實現,航天員就可以帶著面粉上天,再通過3D打印機“打”出新鮮的饅頭了。

  小貼士

  中國航天食品歷史

  中國航天食品研製工作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曙光”號航天計劃,形成了常態口糧、應急口糧和救生口糧三大類50餘個品種的航天食品庫,具備組成4天食譜周期配置的能力。

  上世紀80年代重點利用模擬失重動物模型,開展了營養與失重骨丟失的關係及防護措施等基礎研究。

  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啟動,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航天營養、航天員物質代謝、航天食品和航天食品包裝四個應用基礎研究與產品研製體系,形成了航天營養與食品工程研究的基本框架。

  (來源: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