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7日電/ 李亞偉正在度過一年中最忙的一周。此刻已經是下午1點,他正在復興門天銀大廈前的“攤位”上發送通知取件的短信。文字是有模板的,但是80多個手機號碼得靠他光著手指頭一個數字一個數字地輸入,“手機有語音輸入功能,但我用不習慣”。此時的北京已是冬天,刮著大風,他也錯過了飯點。
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僅11月11日當天,全國郵政、快遞企業攬收快件就達2.51億件,同比增長52%,而這背後依靠的正是200多萬名快遞員的忙碌工作。
李亞偉們的一周或許濃縮了快遞員的生存現狀。工作量翻了幾番,但加班工資、各項津貼、防寒裝備落實的如何?當快遞業在城市服務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快遞員隊伍日益龐大,他們的各項權益又該如何保障?
最忙的一周
早上6點,李亞偉已經走進了公司在北海片區的總站。他就住在公司的集體宿舍裡,步行過來只需5分鐘。
很快,一輛貨車就到了,車門一開,快件嘩啦啦地湧出來。他迅速開始分揀,把自己網點的快件揀出來,裝上他的電動三輪車。“分揀完領到任務,大概就知道這一天的工作量有多少。如何安排線路靠自己提前想好,不然就可能多走冤枉路。”然後,李亞偉就馬不停蹄地出發了。
每年11月11日到25日,是李亞偉最忙的一段時間,其中又以“雙11”過後的一周工作量最大。前段時間他回河南老家休息了一段時間,趕在“雙11”前回來了。
這幾天來,他每天都得拉300多單貨物,是平時的3倍運量,“平時時間不受約束,每天上午下午兩趟,上午送完貨還可以睡個午覺。這段時間忙得很,一天要拉四五趟貨,從早上出來就開始‘打仗’,午飯也來不及吃。”
李亞偉告訴《工人日報》記者,他已經6天沒來得及吃午飯了,公司包吃包住,這幾天的早飯和晚飯要比平時多一些,也給自己節省了很大一筆開銷。
李亞偉來到天銀大廈的網點時,已經是他今天拉的第3趟貨,如何在這幾天滿車的快遞中正確挑出屬於這幾棟大樓的包裹是個技術活兒。李亞偉幹這行4年多了,顧客一來報出名字,他幾秒鐘就能找到包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