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訪萬科總裁:樓市不存“崩盤”風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12 08:49:10


 
  第三個標準,就是不要因為房地產行業的暴漲形成資產泡沫,從而給國家造成金融風險。

  價格是市場的風向標,房價也體現著房地產市場的健康水平。那房價如何變化才是最理想的呢?

  “在中國,有房的人還是大多數。住房是家庭一生最大的消費,也蘊藏著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如果房價下跌,大多數人並不會得益。當然,房價過快上漲也會帶來不少問題。”鬱亮覺得,如果一座城市的房價能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實現溫和上漲,增速又比居民收入的增速略低,應該是最理想的選擇。

  “刹車”不能踩太久,光調控需求還不夠

  要建立長效機制,讓普通人住上好房子

  “‘刹車’不能踩太久,光靠需求側調控也遠遠不夠。”在鬱亮看來,房地產業要實現長期健康發展,關鍵在於利用踩“刹車”後的寶貴時機,建立長效機制、增加有效供給。對此,鬱亮給出了具體建議:

  ——建立土地多元化供應制度,增加土地供給。

  “現在大中城市蓋樓,最大問題是土地供應量不足。表面上看,這些城市能用於開發建設的土地確實很少了,但往深裡分析,也與土地供應制度有關。”鬱亮認為,過去城市發展起步階段,土地強制收儲、政府“一個口子”供地的方式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在目前,存量土地漸成主流,徵收拆遷成本大幅提高,“地拆不動,就供不出來”。他建議,我國可以探索建立土地市場多元化供應制度,允許讓有土地一方根據規則跟買地的人談、讓市場主體自行談判交易,從而提高
存量土地流轉效率、快速增加有效供給,“這也將從根本上緩解供需矛盾、遏制房價的過快上漲。”

  ——通過政策傾斜,提高居住用地比例。

  “在東京、巴黎、倫敦等很多城市,工業用地占土地供應的比例僅為6%左右,國內城市卻往往在百分之十幾以上,由此也擠壓了住宅用地比例。”鬱亮告訴記者,像北京、上海、深圳,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比重不足東京的一半,“廠房建得再多、GDP做得再大,企業員工買不到、買不起房子,也不利於城市的長遠發展。因此,未來土地用途應該更多向住宅傾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