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介紹,“取消藥品加成和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是北京“醫藥分開”的三項主要內容之一。
取消藥品加成是指公立醫院所有藥品不再加價15%銷售,患者拿在手裡的藥品是“零加成”。這項改革已於2011年起在全國各省市幾百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陸續推開。
設立醫事服務費則是指北京市公立醫院過去的掛號費診療費將被取消,代之以按照醫院、醫師級別劃分標準的醫事服務費。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以三級醫院為例,普通門診醫事服務費50元,副主任醫師60元,主任醫師80元,知名專家100元,急診醫事服務費70元,住院醫事服務費100元/床日。這相比過去三級醫院幾塊錢的掛號、診療費確實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不少推開“藥品零加成”的城市都用這個新設的收費項目取代了掛號診療費,並在合併兩項的基礎上適當提高了這個項目的收費標準,以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和技術價值。
但值得注意的是,方來英表示,醫事服務費對應原來的收費項目在掛號費和診療費以外,還有一個“藥品加成”。
這種提法迥異於已推開改革的其他省市,也區別於“藥品零差率”改革的一般政策邏輯。
一般試點城市的普遍做法,在“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後,緊跟著的是“取消藥品加成導致的公立醫院收入減少,由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政府財政補償、公立醫院自行消化三種渠道,按照X%、Y%、Z%的比例共擔。”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觀察,補償比例分配一般是“811”或者“721”,也有少數地方是“631”等。
在這種執行邏輯下,醫事服務費的設立通常只作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極小一部分,間接地與取消藥品加成掛上鈎。像北京這樣將醫事服務費直接與補償“藥品零加成”掛鈎的,並不多見。
醫事服務費納入醫保
除了強調“規範醫療服務價格”和“設立醫事服務費”以外,北京新政未提及提補償比例分擔的問題,也未提“政府財政補償”和“公立醫院自行消化”。
按照一般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要符合“患者負擔不增加”的邏輯,調整的項目通常全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北京市也不例外。這也就是說,“騰籠換鳥”的大頭通常都是由醫保出,政府和公立醫院是小頭。
但據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長王明山介紹,新設的醫事服務費也納入城鎮職工、城鄉居民醫保報銷範圍。其中,門診醫事服務費實行定額報銷,三級門診報銷40元,二級普通門診報銷28元,一級以下19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