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譜中哈人文合作新樂章 奏絲路友誼協奏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07 13:21:00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哈薩克民族有一句諺語:“歌和馬是哈薩克人的兩只翅膀”。2017年伊始,哈薩克斯坦歌手迪瑪希就翩然而至,用他高亢純淨的天籟嗓音,在中華大地掀起一股“迪瑪希”熱潮。首秀播出短短幾小時後,微博中“迪瑪希”的話題閱讀量就達7.8億次。這個天籟少年為中國民眾打開了一扇了解和感知哈薩克斯坦的窗口。音樂,這個超越時空、跨越語言,極具親和力的先遣隊和“親善大使”,為中哈人文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7年1月,中哈兩國迎來建交25周年。中方特發行了郵票紀念封,以見證兩國友好情誼。紀念封在圖案的選取上獨具匠心,分別選擇了兩國的代表性樂器:古箏和冬不拉。這兩個偉大民族的古老彈弦樂器,仿佛訴說著中哈兩國自絲路古道就結下的那份不解之緣。千百年來,以文化交往促進相互了解和友誼已成為兩國民眾增進交流的主旋律,奠定了中哈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堅實的民意基礎。

  形成於兩漢時期的古代“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方商貿交易之路,更是一條連通中國和歐亞各國的重要文化藝術長廊。在這裡,哈薩克草原游牧民族和東方農耕民族之間互通有無,東西文明碰撞交融,生生不息。早在西漢建元2年,張騫出使康居、大月氏、大夏諸國,帶回的就有西域樂曲。《晉書�樂志下》有載:“橫吹,胡樂也。張博望入西域,傳其法於西京,唯得《摩河》、《兜勒》二曲。”隋唐時期,“絲綢之路”音樂文化已成為中原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絲路音樂廣泛流傳,激發文人墨客寫下許多千古流傳的佳句名篇,“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二戰時期,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曾在阿拉木圖與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結下深厚友誼,即使居無定所,飽受艱辛,仍創作出《滿江紅》、《神聖之戰》及哈薩克英雄交響詩《阿曼蓋爾德》等精典贊歌,用音樂在兩國人民之間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知。”建交25年來,中哈政治互信不斷加深,經貿往來日趨活躍,人文交流也更加密切,為中哈友好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期間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偉倡議,得到哈方熱烈響應。當前,中哈雙方正在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和“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積極開展產能、互聯互通、農業、人文等各領域合作,中哈關係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