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上當受騙?採訪中,記者向不同學子提出這一問題。小閆把原因歸因於“輕信”。她說,肖某是本地人,為人熱情,對他們這些外地來的學生多有關心照顧。這令自幼失去母愛、與爺爺相依為命的小閆十分感激。她管肖某叫“姐”,工錢什麼的從不計較,肖某讓她幫著“分”手機和貸款,她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小高上的是經濟系,本來有一定的頭腦,在以自己名義給肖某貸款買手機的時候,還曾要求肖某給出具字據。但肖某沒給她出,還給她介紹了一大堆同校學生參與的例子,儘管這些同學她“一個都不認識”,小高還是被忽悠了。
而更多學子受騙原因則可歸於盲從。女生小王被騙是因為見到小閆做了校園貸,“小閆是我閨蜜,我就信她。”男生小林則是因為,“見小閆也貸了,她是我班學習委員。”藝術生小石的理由居然是,“有個室友也貸了,她是個嚴謹的人。”
本案檢察官助理馬超認為,在校大學生生活環境相對封閉,學生之間信任程度高,同時社會經驗少,對犯罪行為的鑒別能力差,極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社會閱歷淺
解決問題差
該案承辦檢察官畢文麗和檢察官助理馬超介紹,辦案過程中,他們深深地感受到涉案受害學生的不成熟。案件發生後,維權意識不足,維權手段缺乏有效性,發現被詐騙後,未及時聯繫學校、媒體,或向司法機關報案,對嫌疑人抱有幻想。
案中部分學子曾一起找過肖某,要求其還錢。肖某花言巧語後,給學子們寫了一張白條,承諾還錢,學子們認為拿著這張欠條,到哪也能有理由向肖某要錢。在一份證據錄音中,兩個學生向肖某討債,一個女生“威脅”肖某說:“別以為我拿你沒辦法,你要是再不還錢,我就告訴我爸。”
法律意識淡薄
缺乏風險意識
事實上,兩名犯罪嫌疑人並沒有償還能力,只是“拍胸脯”說“我們上邊有高息放貸公司,用你們這些貸款拿去做高收益投資,沒有任何風險,肯定會如期歸還貸款本息”之類的話,學子們就信了。至於所謂的高息放貸公司是否存在、運營能力如何、兩名犯罪嫌疑人有沒有償還能力、有無財產,都沒有人去考證過。
在長達兩年的詐騙過程中,甚至沒有一名學子要求兩名犯罪嫌疑人簽一份合同或者協議之類的,更沒有約定任何違約責任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等,就這麼稀裡糊塗地把錢物貸來拱手送給兩名犯罪嫌疑人,而自己只獲得極少份額的手續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