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0月,長征五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準備首飛。 |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2018年初,美國獵鷹重型火箭首飛成功,將一輛紅色特斯拉跑車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這次發射雖然頗具娛樂性,但航天界普遍認為,這預示著一個新的重型火箭時代的到來。
“冷戰”期間,美蘇軍備競賽帶來了第一個重型火箭時代。美國用近地軌道118噸、月球軌道45噸運載能力的土星五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蘇聯也研製出了媲美土星五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00噸以上的能源號火箭。
但隨著“冷戰”結束,全球運載火箭暫別重型時代。如今,載人探月、載人探火、深空探測、大型空間設施建設需求的興起,激發著人類再次將目光投向重型火箭。
中國重型火箭經歷幾年“猶抱琵琶半遮面”後,最近一年多來被確認命名為“長征九號”,因為“九”是最大的個位數。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長征五號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25噸,而長征九號最高能達到140噸,是長五的5倍以上。中國計劃2022年建成的“天宮”空間站,總重量約90噸,長征九號一次就可以將1.5個空間站的重量整體送入軌道。
“科幻級”的中國未來火箭之王,何時能走入現實?昨天(10月31日),在航天科技集團第十二屆珠海航展媒體通氣會上,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的長征九號火箭總設計師張智表示,計劃在2028年至2030年首飛,目前研製進展順利。
即將於11月6日~11日舉辦的珠海航展上,長征九號將作為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的一員,向公眾推介。
技術思路與SpaceX重型火箭不同
張智不僅是長征九號總設計師,也是中國航天員“禦用”火箭長征二號F的總設計師。昨天,他首次公開介紹了長征九號的有關情況。
長征九號的研製,瞄准載人月球探測、火星取樣返回、大型空間設施建造等需求,近地軌道運載能力50~140噸,奔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5~50噸,奔火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12~44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