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城鎮化就是通過改革破除阻礙城鎮化的各種制度”,楊偉民進一步解釋,實際上各級政府包括有關部門推進城鎮化的過程當中,沒有把重點放在改革上。有些地方將推進城鎮化當成經濟增長的手段,變成了規劃、建設新城新區,招商引資搞房地產項目等。“人的城鎮化的前提忘掉了,改革被丟掉了。”
六項改革破除城鎮化障礙
楊偉民認為,下一步推進城鎮化,有幾項改革亟待深化和啟動。
一是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中央已經確定2020年城市要落戶1億人的目標,在楊偉民看來,“按照目前的進度,很可能難以完成”。因此,“各有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應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明確要求,切實落實戶籍制度改革,不能夠選擇性執行。”
楊偉民認為,對白領和藍領、對大學生和農民工在落戶時要同等對待,一視同仁,就像對待國企和民企一樣,不能有輕有重。有關部門應對一些地區不符合公平原則的積分落戶制度進行檢查,責令修改。
由於制度原因,很多農民進城工作到40多歲就回家了,還有20多年的勞動時間浪費掉了。楊偉民認為,擴大勞動供給,不一定要增加勞動力人口,但要增加農民一生的勞動時間。如此,既能緩解用工難,又能減輕人工成本和社會保障成本的壓力,增強企業活力。
“幹20年和40年的收入肯定是不一樣的,這樣才能擴大消費的總規模,有助於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力、延長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階段。”楊偉民指出。
第二項改革是要重啟住房制度改革。城市離不開農民,大多數農民也不會再回到農村,因此應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解決進入城市的新市民住房問題。
各地應結合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抓緊設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可解決公積金制度的諸多弊端,為有意購房人提供金融支持。同時,租購同舉最主要解決的是租購同權,購房人和住房人和租房人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務,要改變戶口只能落在產權人的戶上、難以落在承租房上的問題。
第三項改革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農村集體土地改革已經有33個縣市試點,楊偉民在肯定現有成果的同時也指出,可以在思想上再解放一點,在不改變農村建設用地集體所有制前提下,通過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開的產權制度改革,解決城鄉建設用地的市場分割問題,實現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最終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市場的統一。
楊偉民還認為,目前農村空置宅基地有3000萬畝,相當於目前所有城市建成區的37%,比城市目前所有的住宅用地的總量還多。因此,拿出一小部分農村空置的宅基地轉為城市居住用地,可以大幅度降低地價,應該賦予農戶對宅基地充分的用益物權,可以長租、流轉、抵押、繼承。
“允許農村進城落戶的人口在全國範圍內出售宅基地的使用權,他的收入可以用於在城市購房的初始資金,同時允許城市人下鄉購買他們宅基地使用權。”楊偉民指出。
第四項改革是建立透明、規範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一是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二是讓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