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鳴沙山月牙泉、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立冬時節,雖是旅遊淡季,甘肅敦煌仍每天吸引大量遊客,來感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
1979年,敦煌被國家確定為對外開放的旅遊城市,旅遊業正式起步。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敦煌推動以文化旅遊為支點的產業結構轉型,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2017年,全市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分別達900萬人次、92.8億元,以文化旅遊產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占全市GDP的60%以上,文化旅遊產業實現從規模速度到品質效益的跨越升級。
文物數字化保護形成一整套技術體系和工藝流程
“保護第一、有限容量”,敦煌在發展文化旅遊產業過程中,始終堅持將保護放在首位。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文物保護越來越重視。”敦煌市博物館館長石明秀深有感觸,“我們現在文物保護已從搶救性保護向監測性、預防性保護轉變。”
2014年8月1日,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正式對外開放,遊客在這裡觀看主題電影和球幕電影,身臨其境地了解洞窟建築、彩塑和壁畫後,再乘坐擺渡車抵達莫高窟參觀。遊客在全部洞窟內的游覽時間壓縮到75分鐘。
“遊客大多選擇在5月到10月期間來敦煌旅遊,旺季太集中的游覽給莫高窟文物保護帶來不小壓力。”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遊客服務科科長張世軍告訴記者,借助數字多媒體展示手段,觀眾在進入洞窟之前就能與敦煌莫高窟進行全方位、近距離的“親密接觸”,減輕參觀活動對石窟遺址造成的壓力。“既確保了文物安全,又提升了遊客的參觀體驗。”
張世軍介紹說,經過近20年探索,敦煌莫高窟文物數字化保護形成了一整套數字化技術體系和工藝流程,編制了石窟寺數字化保護13項標準和規範。目前,敦煌莫高窟已完成敦煌石窟210個洞窟圖像數據采集、80個洞窟圖像加工、20身彩塑三維重建、120個洞窟虛擬漫游節目製作和兩處大遺址重建。
依托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莫高窟的石窟數字化技術和培訓已推廣到全國多個省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