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從深山中的“貧困窩”逐漸變成手持“聚寶盆”的生態縣。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治窮”秘籍就是讓黨支部在脫貧路上走在前頭。
兩當縣地處秦巴山區,綠樹環繞、青山斜立,出產蜂蜜、核桃等多種土特產,但山大溝深讓這個四面環山的小縣長期以來被“窮病”折磨。
兩當縣讓黨支部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羊,遵循擇優發展產業大戶、致富能人為黨員的原則,讓全村在黨支部引領下共同摘下“貧困帽”。
兩當縣站兒巷鎮管江村黨支部書記趙志宏2017年開起了村裡第一家“農家樂”。“我想給大家做個榜樣。光說好處農戶們不會相信,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就能把他們帶動起來。”趙志宏說。
不斷摸索後,這個有11間客房的“農家樂”為趙志宏帶來了5萬元左右的年收入。而趙志宏的“農家樂”還幫村裡農戶代銷雞蛋、蜂蜜等土特產品。
“黨支部特別是支部書記的帶頭作用特別大,他們的人格魅力和致富能力能帶動起大部分農戶。”站兒巷鎮紀委書記劉文倩說。
擔心投入會打“水漂”的村民,看著趙志宏的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也開始躍躍欲試。現在管江村的“農家樂”增加到3家,全村118名群眾都在黨支部帶領下嘗到了發展產業的“甜頭”。
趙志宏還與兩戶貧困群眾結成了“對子”,他說:“群眾中脫貧積極性高、致富主動性強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群眾還是需要有人帶領,才能摸到致富門路。”
站兒巷鎮黨委書記劉建財認為,脫了貧之後,黨支部的任務依舊很艱巨。“現在是要為每戶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帶領大家一起奔小康。”
目前,兩當縣由村黨支部組建的專業合作社達86個,發展了致富能人幫帶型、黨群結對幫扶型等7種類型的小康互助組約480個。2017年兩當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5900多元。全縣貧困人口從2013年的3350戶共1.32萬人減至2017年底的41戶144人,貧困發生率從35.87%降至0.38%。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