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院士92歲仍上班 曾拒絕廣州安置房待遇
http://www.CRNTT.com   2019-09-20 10:52:48


陳俊武在作業現場調試設備。受訪人供圖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92歲這年,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著名煉油工程技術專家陳俊武稍稍放慢了速度——他把每周上班的時間減至3天。連續工作幾小時後,他可能需要睡上一大覺才能恢複體力。他工作了70年,跨越了兩個世紀,是中國最年長的“上班族”之一。“不搞創新就要落後於別人”的緊迫感自始至終催促著他一直“想方設法地創新”,90多歲了依舊覺得“還有一些精力,可以作些貢獻”。

  70年間,他為中國煉油工業的催化裂化技術作出一系列開創性貢獻,給中國高速前進的現代工業注入源源不斷的“能量”。

  仿佛無數微小的催化劑顆粒一次次衝向原料,陳俊武的人生像極了自己畢生研究的催化裂化的反應過程——那是石油煉制的重要一環,熱和催化劑使原本的重質油發生裂化反應,轉變為可利用的汽油、柴油等產品。

  在他的學生、安慶石化副總經理宮超眼中,一顆顆細小的催化劑顆粒,時刻准備著,粉身碎骨完成使命的那一刻,“和陳院士的人生經歷何其相似!”

  我願給你們當後勤部長

  陳俊武對化學著迷是從中學時代開始的。他考入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工系,就是認准了,要學好將來振興民族工業的實用知識。大二那年,陳俊武和同學一起到東北的撫順參觀,在日本人留下的頁岩煉油廠裡,他第一次見到了一座日本人丟棄、尚未開起來的煤制油裝置,怦然心動。

  “石油”成了他心中縈繞不去的牽掛,陳俊武把4年青春歲月揉進書頁和筆記之中。

  當時的小夥子也會在日記裡倒倒苦水:“科學真理把我誘惑得太苦了,生命的意義全寄托在沒有生命的分子、原子上了。”很快,他又給自己打氣,“外面的春天與我何幹!最重要的是,讓內心充滿芬芳”“我要使平凡的日子變得不平凡”。

  臨近畢業,他把題為《化學工程與我——俊武求知旅程之一段》的學習筆記分成18類裝訂成册,摞在一起有20厘米厚。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工業基礎非常薄弱,陳俊武清楚,石油作為“工業的血液”將給整個國家的發展注入強大生命力。“當時年輕,一心想著把自己的本事用在國家需要的地方”,與共和國一同奮鬥了70載,陳俊武願意把自己的青春講給當下的年輕人聽。

  彼時的東北是中國重工業最集中的地方,許多化工企業急需各類人才。沈陽是東北最大的工業城市,工作生活條件優越,陳俊武的母親和家人都在那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